衍波玉润,写银钩叶叶,点商分羽。修到神仙贫亦好,寄食幸逢邹举。
衍波玉润,写银钩叶叶,点商分羽。修到神仙贫亦好,寄食幸逢邹举。
画阁笼烟,湘帘映水,一砚瀛洲雨。乌丝墨纱,只今流落如许。
画阁笼烟,湘帘映水,一砚瀛洲雨。乌丝墨纱,只今流落如许。
当日镜槛书床,朝朝暮暮,便是瑶台侣。甲帐绣襦甘小谪,何况世间儿女。
当日镜槛书床,朝朝暮暮,便是瑶台侣。甲帐绣襦甘小谪,何况世间儿女。
紫极人归,青林虎啸,遗迹城南路。夜凉应有,佩环月下来去。
紫极人归,青林虎啸,遗迹城南路。夜凉应有,佩环月下来去。
项鸿祚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2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春草细¹还生,春雏(chú)²养渐成。
译文: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生长, 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
注释:¹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细小。²春雏:这里指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雏:鸡、鸭及禽类的幼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róng)¹毛色起,应²³自呼名
译文: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注释:¹茸茸 :柔软纤细的绒毛。这里指小鸭子还没长出翎毛前的细小茸毛。²应:应该,应当。这里含有推测、猜想的意思。³解:懂得。⁴自呼名: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画尽管画得栩栩如生,但它是静的,无声。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赋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这首诗就是根据诗人的观察、体会和想象,把画题活了。诗的大意说: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生长,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地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这首诗写得富有儿童情趣。

huà

jiē yuándài 

chūncǎoháishēng chūnchúyǎngjiànchéng 
róngróngmáo yīngjiěmíng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译文:已是五十岁的白头老翁,还在天南地北到处逃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译文:破旧衣衫穿在瘦弱的身上,长途奔走寒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译文:老衰引来疾病,四面八方全都坠入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译文:广宽万里的天地,完全没有容身的地面。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妻孥(nú)¹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译文:妻子儿女又来跟随着我,回想起来大家都悲叹。
注释:¹妻孥:妻子和儿女。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译文:故乡变成了草木丛生的废墟,邻居各自东西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归路从此迷,涕(tì)¹尽湘江岸。
译文:归家的道路已经迷失方向,我的眼泪洒尽湘江两岸。
注释:¹涕:眼泪。

táonán--

shítóubáiwēngnánběitáoshìnánshūchánbēnzǒunuǎn

shuāibìngfānghǎitàngānkūnwànnèijiànróngshēnpàn

suíhuíshǒugòngbēitànguómǎngqiūlínfēnsàn

guīcóngjǐnxiāngjiāngàn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¹终欲付何人?
译文: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注释:¹行藏:行止,指事迹。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当时黮(dàn)¹犹承误²,末俗³纷纭更乱真。
译文: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付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注释:¹黮暗:蒙昧;湖涂。²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³末俗:后世的习俗。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zāo)(pò)所传非粹美¹,丹青²难写是精神。
译文:低付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注释:¹粹美:指精华。²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区区¹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²
译文: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付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典籍当宝贝。
注释:¹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²尘:尘土,这里指典籍。

  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诗的开头四句说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历史从来都是难以说清的,即便是在当时也是非难辨,在遥远的后世就更是如此了。

  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因而史书不过是故纸堆而已,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那些守旧势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强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他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正史”对他的评价。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史的真相。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是被后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来说明在文艺创作上刻画人物时,外表好写而内心世界和本质精神却不易写的道理;或者说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05:第307页

shǐ

wángānshí sòngdài 

gōngmíngxīn xíngcángzhōngrén 
dāngshídànànyóuchéng fēnyúngèngluànzhēn 
zāosuǒchuánfēicuìměi dānqīngnánxiěshìjīngshén 
jìngāoxián shǒuqiānqiūzhǐshàngchén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倦童¹疲马放松门²,自把长筇(qióng)³倚石根
译文:疲惫的随行人马都留在寺门,一根竹杖扶我继续登临石壁。
注释:宝公塔:宝公名宝志,为南朝高僧,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卒,葬于钟山定林寺前,梁武帝为建塔于其上,名宝公塔。塔前有寺。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子王雱卒,其祠堂就在宝公塔院。¹童:指随行的童仆。²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³筇:筇竹,可作拐杖,因称杖为筇。⁴石根:大石的底部,这里指石壁。
江月转空为白昼。
江月转¹空为白昼。岭云分暝(míng)²与黄昏。
译文:升空的皓月要将星空转为白昼,绕岭的重云想把黑夜分给黄昏。
注释:¹转:运转。²暝:日暮,夜晚。
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cén)¹声随起,鸦矫²荒寒影对翻。
译文:小鼠磨牙打破了塔中的岑寂,寒鸦振翅掠过投下了移动的清影。
注释:¹岑寂:寂静,寂寞。²矫:举起,昂起;这里是振翅的意思。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主客,道人¹忘我我忘言。
译文:面对此景此情已分不清谁主谁客,同游大化,道人与我两两相望无言。
注释:¹道人:得道之人,这里指守塔院的僧人。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此首七律作于诗人的晚年,叙写诗人在一个黄昏登宝公塔的所见所感。诗中描写了一派静谥而开阔的景色,表现出诗人饱经忧患与挣扎之后力求超脱的心境。此诗造语奇警,组合新巧,炼字取意精严娴熟。

  诗的首联描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筇倚石根”说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而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诗中出现的诗人形象:一个不避险远的“有志者”。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这两句状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夜空本不可转,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诗中说“转空”、“分暝”,已是一奇;以月转空,以云分暝,则将月和云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奇;明明是入夜,却说转为白昼,黄昏本是虚无,却说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这联中“转空”、“分暝”都是诗人独造之词,然而在全句中不显得生硬晦涩,耐人咀嚼回味。

  颈联续写登塔的所闻所见: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这两句通过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和荒寒,“鼠摇”的声响十分微弱,但犹可听见,说明空山幽寂,古塔阒静。乌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鉴,正表现了月色的明朗。这一联造语也很奇警。“鼠摇”、“鸦矫”脱胎于卢纶的“斗鼠摇松影”和杜甫的“雁矫衔芦内”,但组合新巧,对仗自然,体现了诗人炼字取意的精严娴熟。

  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和纷争,如同要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尾联表现了诗人这种物我两忘的感受。“当此不知谁客主”一句,李壁注引《襄阳记》:“司马德操尝诣庞德公,值其上冢,径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须臾,德翁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诗中的“客主”就是指诗人自己与寺中僧人。结尾二句虽然只是刻画一种感受,却并不离登塔的主题,虽不写景,而景由此可见。

  全诗描绘了荒山、冷月、寒鸦的清冷幽僻之景,虽一字未提墓塔,却全然是墓塔周围特有的氛围,突现了游览地的固有特征。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221页
2、 范能船,朱晓松选注.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09:第83页

dēngbǎogō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uàntóngfàngsōngmén chángqióngshígēn 
jiāngyuèzhuǎnkōngwéibáizhòu 
lǐngyúnfēnmínghuánghūn 
shǔyáocénshēngsuí jiǎohuānghányǐngduìfān 
dāngzhīshuízhǔ dàorénwàngwàngyán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今旦¹夫妻喜,他人岂²得知。
译文:现在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其他人哪里会知道。
注释:¹今旦:今日,今朝。²岂:哪里,如何。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自嗟(jiē)¹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译文:自己感叹很晚才得到一个女儿,我惊讶于迟迟没看见孙女。
注释:¹自嗟:自己感叹。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译文:物品因为稀少而珍贵,爱情因老更加深刻。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¹名时。
译文:恰逢新年吉日,满月请求姓名时。
注释:¹乞:请求。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桂燎(liáo)¹熏花果,兰汤²洗玉肌。
译文:桂木做成的火炬熏着花果,熏香的浴水洗净肌肤。
注释:¹桂燎:桂木做成的火炬。用于庭中照明。²兰汤:熏香的浴水。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译文:怀里有孩子可抱,为什么一定要是男儿呢?

xiǎosuìtánshìwàisūnháimǎnyuè--bái

jīndànrénzhījiēshēngwǎngǎnjiànsūnchí

wèiguìqíngyīnlǎogèngxīnniánféngmǎnyuèmíngshí

guìliáoxūnhuāguǒlántāng怀huáizhōngyǒubàoshìnáné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