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遮断行云路,珊珊一阵横塘雨。雨后燕归梁,湿红娇晚妆。
柳丝遮断行云路,珊珊一阵横塘雨。雨后燕归梁,湿红娇晚妆。
茜衾愁不拥,叠损金泥凤。才得梦来时,月中啼子规。
茜衾愁不拥,叠损金泥凤。才得梦来时,月中啼子规。
项鸿祚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2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康熙七年¹六月十七日戌刻²,地大震。余适客稷(jì)³,方与表兄李大(dǔ)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bǒ),酒杯倾覆;屋梁椽(chuán)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dǐng)沸。
译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发生了大地震。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大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
注释:¹康熙七年:即公元一六六八年。²戌刻:晚七时至九时。³稷下:地名。此指临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注引刘向《别录》:“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fèi)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¹,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qī)²山裂;沂(yí)³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译文: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注释:¹倾仄:倾斜。仄,通“侧”。²栖霞:县名。今属山东省。³沂水:县名。今属山东省。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街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有邑人妇,夜起溲(sōu)(nì)¹,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jiá),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街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²一身未着寸缕³,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译文:同一个地方有个妇人,晚上起来上厕所,回去的时候发现狼把她的孩子叼走了。这个女人急忙上前与狼争夺,狼稍稍一松嘴,妇人就把小孩夺出来了,抱在怀中,但是狼蹲在那里不肯离去。妇人大声呼喊,邻居们都奔跑着聚集过来,狼才离去。妇人受惊的心情安定下来,感到很幸运,指天画地地叙述起狼把孩子叼走时的情况和自己争夺孩子的情形。过了很久、忽然发现自己身上什么都没有穿,于是赶忙跑了。这应该和地震的时候,男人、女人都忘记自己没有穿衣服是一样的情形。人在惊惶时的束手无策,是多么可笑啊!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与体验,描述了康熙七年间发生在山东的大地震。文章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的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这是从物的角度描述。“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最后的耳闻,揭示出了地震破坏的程度,并由此发出了“真非常之奇变”的感慨。

  结构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的格局虽小,但所营造的结构却完整缜密,平整均衡,单纯精美。记事由隐入显,循序渐进,层层开拓境界,逐步创造高潮、首尾连贯完美,通篇委区尽态。结构的艺术处理,贵在线索的贯穿。它运用自如地按记述文的表现形式,以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为线索,把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组装起来,连动式地推到读者面前:

  第一幅、烛前对饮图:闻有声如雷,众骇异,不解其故。

  第二幅、室内,震荡图: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第三幅、户外,大震图;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倒屋塌,儿啼女号。人不能立,随地转侧。河水倾泼,鸡呜犬吠。

  第四幅、街上,男女裸聚图:竞相告语,忘其未衣。

  第五幅、震后山河图:水井倾仄,楼台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此外,尚有一幅联想到的地震之外的“狼口夺子图”。此图既如绘画,又若小说。

  五幅画面,完整而形象地再现了一场怵目惊心的大地震的全部过程,正好表明地震发生(第一图)、发展(二图)、高潮(三图)、缓和(四图)、终结(五图)的程序。最后以联想方式出现的“夺儿图’’强化了第四图的思想。这里的文字都有极强的可感性与可绘性。

  事出突然,事先没有征兆,只听得隆隆雷声,由远及近,人们惊异,但不知原因。一会儿,桌子摇动,杯子倾倒,屋梁有声,人们你看我,我看你,大惊失色,但不知何故。过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明白——地震了!才快点跑出来。这种描写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时惊慌失措,理性思维暂停的实际。以上是室内情况。

  跑出屋子以后,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建筑物忽起忽落,说明地表在上下颠簸。继之是听到房屋倒塌声、儿啼女号声。刚才是从屋里跑着出来的,所有没感觉到不稳。停下来以后,才觉得站立不稳,于是快点坐下,随地转侧。

  此时,人惊恐万状,无暇交流情况。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地震停了,人们情绪稍有安定,这时,大家才有可能“竞相告语”,急于宣泄内心恐惧,抱团取暖,竟然忘了自己没穿衣服。情急下的失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在地震的当时,不可能了解其他地方情况。震情和缓了,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才互相探访,打听安危,于是外地情况不断传来,才有某处井倾侧,楼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的传闻。

  写震前、震中、震后;写房内、房外、街上;写所见、所闻。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合情合理,井井有条,紧紧相扣,一气呵成。再现地震现场画面,非亲临其境者写不出。

参考资料:
1、 李延祜编著 .《浮生半日闲 古代笔记小品》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275页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春光都在柳梢¹头,拣²折长条³插酒楼。
译文:春天刚来,只能在杨柳梢头看得出,有人挑选几根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头。
注释: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一说湖南攸县东北,一说当涂县(今属安徽马鞍山)东五十里。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¹柳梢:柳条比较细的一头。²拣:挑选、选择。³长条:指长柳条。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便作在家寒食¹看,村歌社舞²更风流。
译文: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看那村社里搭台唱歌跳舞,实在是潇洒风流。
注释:¹寒食:即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原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后来直接与清明节并为一日,因此寒食节就是清明节。²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

宿xīnshìgōngdiànèrshǒu--yángwàn

chūnguāngdōuzàiliǔshāotóujiǎnzhézhǎngtiáochājiǔlóu

便biànzuòzàijiāhánshíkàncūnshègèngfēngliú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¹
译文:新亭已经落成,掩映在鹊山湖的南面。
注释:同:即和诗之意。李太守:指李邕。题下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李之芳,李邕从孙,曾任驾部员外郎,此时出任齐州司马。¹“新亭”二句:作者原注:“亭对鹊山湖。”鹊山湖,据今人张忠纲考,鹊山在今济南市北,鹊山与历下古城之间有莲子湖(今淤),即鹊山湖。员外新亭当位于历下古城北城墙外,北望可见此湖。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译文:坐落在台观的旧址,气象高远,连接着大海和泰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圆荷想自昔,遗堞(dié)¹感至今。
译文:湖中圆荷田田,城上深时遗留下来的矮墙令人感到此处深今景象之绝胜。
注释:¹堞:城上的矮墙。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译文:此时,华美的筵席已经准备好,哀切的弦声演奏出千深遐思。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主称¹寿尊客²,筵秩宴北林。
译文:主人举杯为尊客祝寿,座席井然有序,开宴于城北林边。
注释:¹称:举杯。²尊客:指李邕。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不阻蓬荜¹兴,得兼梁甫吟²
译文:主人不阻我这贫士的兴致,使我有机会再唱一支《梁甫吟》。
注释:¹蓬荜:“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此作者自称。²梁甫吟:挽歌。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死人聚葬之处。今所传《梁甫吟》,相传为诸葛孔明作,诗中写齐相晏平中以二桃杀三士之典,表达以谋略用世之心。
愁展翠罗衾,半是馀温半泪。不辨坠欢新恨,是人间滋味。
愁展翠罗衾(qīn)¹,半是馀(yú)²温半泪。不辨坠欢³新恨,是人间滋味
译文:在思愁中展开绿色的丝被,上面还留有爱人的体温和我的泪水。不能分辨这是往日的欢娱还是新生的离愁,但这一定是人世间的滋味。
注释:¹翠罗衾:绿色的丝织品制成的被子。²馀:即“余”的异体字。³坠欢:往日的欢乐。南朝宋鲍照诗云: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⁴新恨:新产生的怅惘。⁵人间滋味:尘世的苦乐感受。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几年辨守¹郁金堂²,草草³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译文:几年的夫妻生活,以前没有把这种温馨的日子当会事。当一个人独自走到树林下,望着远处车马扬起的飞尘,祈盼着爱人的回来。
注释:¹辨守:谓夫妻厮守。²郁金堂:郁金,一种珍贵的植物,可为香料。“郁金堂”,言堂中炷着郁金之香。³草草:匆忙仓促或指草率。⁴浑闲事:视为寻常事。⁵西风林下:秋风中的树林之下。⁶红尘:指马走时扬起的飞尘。这里代指纷扰的人世。

  这首词上半片着重于写实,其中首句“愁展翠罗衾”是小词中常用的词语,比较直白。但接下来的“半是馀温半泪”写得就比较巧妙了。一方面写了女子自己留在罗衾上的馀温和泪痕,说明她整夜都在枕上流泪。另一方面描述的馀温也可以是回忆丈夫在家的温馨,更突出了下面的“半泪”,从以往的余温到现在的寂寞眼泪。于是这里有了一种时空的交混,而引出了下一句的“不辨坠欢新恨”,指新近离别的憾恨,往日欢乐的记忆增强了新近离别的憾恨,而新近离别的憾恨又格外令人怀念往日团聚的欢乐。苦与东互为因果,令人说不清到底是“欢”还是“恨”。妙就妙在“是人间滋味”一句,作者本来是在写思妇的哀怨,但无意之中就流露出自己的口吻,俨然一幅“偶开天眼觑红尘”的姿态。如果说前三句有“花间词”风味的话,那么这最后一句回归到作者《人间词》的本身上来了。

  词的下半片,更多的是在描述精神层次。“几年辨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点明了过去几年作者与爱人厮守在家中,自认为夫妻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所以并没有特别的珍惜,但没想到这种生活结束了。现在你离开我在外,我才体会到当年那些团聚的日子是多么珍贵难得。人,总是在思念过去和向往未来中,惟独不知道珍惜现在。“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两句结尾特妙:前达都是写女子的情,惟独这两句在写情的同时还描绘出一幅“景”的画面。画中思妇遥望着远方征尘中的一人一骑。因为有了“红尘”与“林下”的对比,列多的引申为忧愁烦恼的人世。“林下”可以是幽静的林下,也可能是古人说的“归隐林下”。作者写思妇站在林下,征人没入红尘,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本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24

hǎoshìjìn··chóuzhǎncuìluóqīn--wángguówéi

chóuzhǎncuìluóqīnbànshìwēnbànlèibiànzhuìhuānxīnhènshìrénjiānwèi

niánxiāngshǒujīntángcǎocǎohúnxiánshìxiàng西fēnglínxiàwànghóngchén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数枝梅,凌(líng)¹独自开。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注释:¹凌寒:冒着严寒。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¹²不是雪,为(wèi)³有暗香来。
译文: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¹遥:远远地。²知:知道。³为:因为。⁴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参考资料:
1、 王星注评. 国学经典丛书 千家诗[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07.第61-62页
2、 雷启洪.王安石诗文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9月:2

méihuā

wángānshí sòngdài 

qiángjiǎoshùzhīméi línghánkāi 
yáozhīshìxuě wèiyǒuànxiāng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