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阑珊(shān)¹心绪,醉倚绿琴²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³花香月满楼。
译文: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香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歌吹:歌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¹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²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³残夜:夜将尽。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繁笙(shēng)¹脆管²,吹得锦屏³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译文:隔壁不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注释:¹繁笙:谓笙声繁密。²脆管:清脆的笛声。³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李益《长干行》:“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⁴“只有垂杨”二句:指垂杨挡住了隔壁秋千的影子。张先《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此处反用其意。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从阑珊的春意写起,为读者描绘了—幅春夜愁思图。开头两句写作者感到春意阑珊,心绪惆伥。在酒醉后漫倚绿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绿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已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春花开始凋落,面对阑珊的春意,作者内心不禁涌起万般惆怅。项鸿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说的“生幼有愁癣”。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寥宁静的春夜,作者万般的愁绪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为伴,暂且用琴声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这里的“相伴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以琴排忧,却又心绪皆无的情景。“一枕新愁”二句,写作者夜深难眠,满腹愁绪。“残夜’’正是人们熟睡之际,而作者却嗅着庭院花香,看见满楼月色。这“残夜花香月满楼”句,暗示了作者难以成眠,使读者好像看到作者睁眼不寐沉思忧郁的形象。“一枕”句也生动地勾出作者愁绪绵绵,辗转反侧之状。“新愁”到底是什么,这里没有说,作者在下片才以含蓄的笔法暗示出来。

  下片作者用含蓄的笔墨道出了这种“新愁"的由来。“繁重绝管,吹得锦屏春梦远”,终于道出了是隔墙邻居家繁杂的管弦乐声,把自己难成的春梦吹向了遥远的地方。从句子表面来看,似乎是比邻的弦管乐声搅得自己难以入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的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作者对隔墙佳人的思恋,才使得他卧不安席。这一点在结尾一句中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打秋千的女子,这才是作者为之辗转反侧而产生“一枕新愁”的根源。夜深人静,作者因相思而产生的种种愁绪却无法传递绐对方。因此,只好把这种哀怨发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杨上,仿佛那静静的垂杨也不解人意,偏偏挡住了作者的视线,从而使他连荡秋千的女子的影子也看不到。表达了作者对佳人深深的爱恋,却又无法向对方表达的惆怅与哀怨。

  总之,这首词以其清新幽怨的风格,缠绵委婉的笔调,以情写景,景中寄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读来令人感到真挚自然。

参考资料:
1、 田军,王洪.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第1309页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第201页
3、 徐育民 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出版社,1982:第304页

jiǎnlánhuā··chūnwénqiángchuīshēng--xiàng鸿hóngzuò

lánshānxīnzuì绿qínxiāngbànzhùzhěnxīnchóucánhuāxiāngyuèmǎnlóu

fánshēngcuìguǎnchuījǐnpíngchūnmèngyuǎnzhǐyǒuchuíyángfàngqiūqiānyǐngguòqiá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香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隔壁不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歌吹:歌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

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残夜:夜将尽。

繁笙:谓笙声繁密。

脆管:清脆的笛声。

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李益《长干行》:“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

“只有垂杨”二句:指垂杨挡住了隔壁秋千的影子。张先《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此处反用其意。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这首词收于《忆云词》甲稿,是项鸿祚二十五岁前所写,为夜闻隔墙歌吹声有感而作之词。

参考资料:
1、 郑春山.千古绝唱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 卷六: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第4973页
赏析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从阑珊的春意写起,为读者描绘了—幅春夜愁思图。开头两句写作者感到春意阑珊,心绪惆伥。在酒醉后漫倚绿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绿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已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春花开始凋落,面对阑珊的春意,作者内心不禁涌起万般惆怅。项鸿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说的“生幼有愁癣”。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寥宁静的春夜,作者万般的愁绪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为伴,暂且用琴声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这里的“相伴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以琴排忧,却又心绪皆无的情景。“一枕新愁”二句,写作者夜深难眠,满腹愁绪。“残夜’’正是人们熟睡之际,而作者却嗅着庭院花香,看见满楼月色。这“残夜花香月满楼”句,暗示了作者难以成眠,使读者好像看到作者睁眼不寐沉思忧郁的形象。“一枕”句也生动地勾出作者愁绪绵绵,辗转反侧之状。“新愁”到底是什么,这里没有说,作者在下片才以含蓄的笔法暗示出来。

  下片作者用含蓄的笔墨道出了这种“新愁"的由来。“繁重绝管,吹得锦屏春梦远”,终于道出了是隔墙邻居家繁杂的管弦乐声,把自己难成的春梦吹向了遥远的地方。从句子表面来看,似乎是比邻的弦管乐声搅得自己难以入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的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作者对隔墙佳人的思恋,才使得他卧不安席。这一点在结尾一句中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打秋千的女子,这才是作者为之辗转反侧而产生“一枕新愁”的根源。夜深人静,作者因相思而产生的种种愁绪却无法传递绐对方。因此,只好把这种哀怨发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杨上,仿佛那静静的垂杨也不解人意,偏偏挡住了作者的视线,从而使他连荡秋千的女子的影子也看不到。表达了作者对佳人深深的爱恋,却又无法向对方表达的惆怅与哀怨。

  总之,这首词以其清新幽怨的风格,缠绵委婉的笔调,以情写景,景中寄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读来令人感到真挚自然。

参考资料:
1、 田军,王洪.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第1309页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第201页
3、 徐育民 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出版社,1982:第304页
项鸿祚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2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拾遗¹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译文:我担任左拾遗期间曾上奏过几次,但我生性懒散更适合在水竹旁居住。
注释:奉酬:酬答。¹拾遗:自称,因诗人曾官至左拾遗。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奉引¹滥骑沙苑马²,幽栖(qī)真钓锦江鱼。
译文:当年我作为“奉引”随意骑着皇家的马,现如今幽居在锦江边,是真正爱钓那江中鱼。
注释:¹奉引:为皇帝前导引车。²沙苑马:苑囿中的马。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ruǎn)籍焉知礼法疏。
译文:您如谢安不吝惜宾客登临的耗费,我似阮籍未知礼法相信您能给予宽恕。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枉沐¹(jīng)(huī)²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chú)
译文: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
注释:¹枉沐:白白地蒙受。²旌麾:旗帜,这里指严武出行的车马仪仗,借指严武。

fèngchóuyángōngtíngzhīzuò--

shícéngzòushùxíngshūlǎnxìngcóngláishuǐzhúfèngyǐnlànshāyuàn

yōuzhēndiàojǐnjiāngxièānjuàndēnglínfèiruǎnyānzhīshū

wǎngjīnghuīchūchéngcǎomáojìngjiàochú

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空遣悲秋念远,寸肠万恨萦纡。
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渐素景¹衰残,风砧(zhēn)韵响²,霜树红疏。云衢(qú)³。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空遣悲秋念远,寸肠万恨萦(yíng)(yū)
译文:在高楼上独自倚靠站立着,天气突然变得萧索冷清,晚上刚刚放晴。渐渐地秋景衰败残破,风中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稀疏的经霜的树叶也被染红。天空中新来的大雁飞过,奈何自从分别后就没收到过佳人的书信。空自排遣悲秋的情绪,思念着远方的人,心里充满了遗憾、后悔。
注释:¹素景:秋景。²风砧韵响:风中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砧,捣衣石。³云衢:天空。⁴遣:排遣。⁵萦纡:曲折萦绕。
皇都。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赢得无言悄悄,凭阑尽日踟蹰。
 皇都¹。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xī)(xū)²。念对酒当歌,低帏(wéi)并枕,翻恁(nèn)³轻孤。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wú)。赢得无言悄悄,凭阑尽日(chí)(chú)
译文:回想起在帝都欢聚的场景,现在都已成往事,不禁落寞叹息。怀念那对酒当歌,同床共枕的日子,现在反而都这样轻易辜负了。纵目凝望回家的路,只见斜阳下平坦的草地上暮霭沉沉。落得默默无言,整日靠着栏杆徘徊。
注释:¹皇都:指北宋都城汴京。²欷歔:叹息声、抽咽声。³翻恁:反而这样。⁴纵:纵目。⁵但:只。⁶平芜:长满草的平地。⁷尽日:整日。⁸踟蹰:徘徊。

lánhuāmànsānzhī··nándiào--liǔyǒng

wēilóuzhùzhàxiāosuǒwǎnqíngchūjiànjǐngshuāicánfēngzhēnyùnxiǎngshuāngshùhóngshūyúnjiànxīnyànguònàijiārénbiéyīnshūkōngqiǎnbēiqiūniànyuǎncùnchángwànhènyínghuángdōuànxiǎnghuānyóuchéngwǎngshìdòngniànduìjiǔdāngwéibìngzhěnfānnènqīngguīzòngníngwàngchùdànxiéyángǎimǎnpíngyíngyánqiāoqiāopínglánjǐnchíchú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luán)飘凤泊¹,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²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yǎo),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译文:我又向南方出发了!可笑今年如此飘泊不定,心中情怀到底如何?纵然文章能在世间引起轰动,也不过是在纸面上妄谈民生罢了。像那吹皱一池春水的春风一样,能起什么作用?傍晚时分,忽然下起雨来,天空中雁影不见。萧瑟秋声中,只见关山一片苍茫。好似在催人归去,似流水一般不再迟疑。
注释:¹鸾飘凤泊:比喻英俊之士落魄沉沦,亦兼寓夫妻离别意。²卿:你,作者自谓。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¹、看潮走马,广陵²吴市³。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hán)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yuàn),罢论起。
译文:细细分析我青春的心态,也曾经愿意像家乡的名人吴越王钱镠一样,在广陵吴市骑骏马,赏钱塘潮,过着奢侈的生活。我希望得到大量的金钱,来尽情地和天下美人名士相交,更要去认识燕赵地区的豪侠之士。明年北京的春天,还是会早早到来吧,劝那北京的杏花,务必不要因为苦苦地思念我而憔悴。我写下的木叶词,惹起了众多的和作,都是要罢官休隐江湖的议论啊。
注释:¹聊:愿意。²广陵:今江苏扬州。³吴市:指苏州,与扬州皆当时吴越之地的大都会。⁴燕邯侠子:燕指古燕国,国都为蓟(北京),邯指河北邯郸,为赵国都城。古称燕赵之地多侠士,故以为代称。⁵断莫:千万不要。⁶木叶:树叶。木叶怨似指飘落之悲。⁷罢论:罢休之论,指作罢了经国纬世之志,誓愿隐逸草野江湖。

  上阕“我又南行矣!”一声惊叹感喟语劈首揭出,便现突兀倔傲之势,然而,这并非故作姿态,实在是积郁不平的迸发,所以才含蕴丰厚、情意挚深,足可振起通体,为下面开出无限天地,直注终句。“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是写一己的生活遭际。龚自珍去年春天方于苏州结缡,新妇系外祖父段玉裁之女孙段美贞,现在她留居龚父丽正徽州官舍,南北离居; “笑”,笑我为了微末功名奔波风尘,不惜割舍新婚后的旖旎柔情没有什么价值。如今落第返归,情怀自能想知。“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又是换一种说法。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词中反其意用之,谓即使文章佳绝,为天下知闻,也不过空谈而已,于苍生国计没有切实补益。 “文章”,因为功名不就,故无法推行,方有上面流露出来的叹息。以下再进而申足此意:“似春水,干卿何事?”朝廷自有定策成计,所行止岂于彼一介书生相干,又岂肯听汝哓哓,这实在是冷峻之极的反语。

  以上叙事抒怀,尽吐一腔垒块。后自‘‘暮雨忽来”到“去如水”四句则转笔写景,紧扣眼前见闻。骤然间暮雨急倾,鸿雁已惊飞,杏杳无踪,环顾天地呼啸、关山莽莽苍苍,一派秋声入耳动心,似乎也在催人归去,“去如水”,莫再迟回疑虑。句中的“客”当系自指,就南返行径所言,暗暗透出此次京都之行的失望。

  下阕推想未来人生情景,表露胸中夙愿与壮志。“华年心事从头理”,经过屡次落第不遇的现实教训,懂得社会人生的艰难坎坷,就不再是那么单纯幼稚、仅凭一腔热情行事处世了,需要从新认识,估价早先的“心绪”。 “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汉·枚乘《七发》有广陵观潮的描写,认为功用是“澡概胸中,洒练五脏,澹澉手足,颒濯发齿;榆弃恬怠,输泻滇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又《史记》载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以上藉旧典表明将不再继续皓首穷经、寻章雕句的腐儒岁月,而是冶游狂侠,浪迹江湖,这正属“心绪从头理”后的结果,因之接着叙说:“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还拟延揽结交天下人才,共谋经国大业,而不只幻想依赖一二当权者了。

  以上壮怀豪情足可以惊动人心,便觉秋去春来,荣枯递代,天下事无逾此理者,不必拘拘于一时成败。结拍“木叶怨,罢论起”,借现事以归束全篇。

  这首词因落第出京触引,叙事咏怀,纵横倾泻,直觉—派沉郁悲慨之气勃然纸上,而柔情侠骨交注笔端,咳唾珠玉随处生发,正属定庵的一贯格调。

参考资料:
1、 张正吾,陈铭.近代诗文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第70页

jīn··guǐyǒuqiūchūdōushù怀huáiyǒu--gōngzhēn

yòunánxíngxiàojīnniánluánpiāofèngqíng怀huáishìzòng使shǐwénzhāngjīnghǎinèizhǐshàngcāngshēngérshìchūnshuǐgànqīngshìlái鸿hóngyànyǎomǎngguānshānpàiqiūshēngcuīshuǐ

huániánxīncóngtóuliáokàncháozǒu广guǎnglíngshìyuànhuángjīnsānbǎiwànjiāojǐnměirénmíngshìgèngjiéjǐnyànhánxiáziláisuìzhǎngānchūnshìzǎoquànxìnghuāduànxiāngyuànlùn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xù)¹
译文:为你送行没赶上相见,黄昏中独自一人愁绪万千。
注释:¹绪:《全唐诗》校:“一作余。楚词曰:眇眇兮愁予。余、予,唐韵并有上声。或改绪,非。”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江上空¹(péi)回,天边迷处所²
译文:久久地徘徊在江边,你的去处已经茫茫一片。
注释:¹空:《全唐诗》校:“一作久。”²迷处所: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郡邑(yì)经樊(fán)¹,山河入嵩汝²
译文:看不见路过的樊城邓县,只有白云融入汝水飘上嵩山。
注释:¹樊邓:指樊城和邓州。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²嵩汝:指嵩山、汝水。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pú)¹去渐遥,石径徒延伫²
译文:你乘的蒲轮安车越走越远,我伫立石径枉自迁延。
注释:¹蒲轮:古时征聘贤士时用蒲草裹车轮,使不震动。²延伫:延颈伫望。
辛大,指辛谔,他原和孟浩然一样,怀才不遇,隐居西山。这次当是去应征聘的,孟浩然没赶上为他送行,因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1-52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译文:在桃花、杏花盛开时它从不与其争奇斗艳;等到叶密成帐时才慢慢开始绽放。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晓艳远分金掌¹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译文:清晨艳丽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着洁净清凉的露水,傍晚幽香飘溢与那豪华富丽的住宅里的香风争惹。
注释:¹金掌:铜制的仙人手掌。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译文: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译文: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

  牡丹,天香国色,堪称“国花”。特别在唐代,牡丹,也是咏花诗的“热点”。但稍加留意,诗人们赏牡丹、赞牡丹,多尽往富丽说,极从欢情言,往往把牡丹作为荣华显贵的象征。然而,韩琮著的这首《牡丹》,吟咏后却有另一番感慨。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在首联里先赞扬牡丹的品格:一是不出风头,在桃杏开花的早春时候,不与百花争艳;二是谨慎务实,不在自己条件成熟(“叶帐成阴”)时不崭露才华(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接着在颔联里继续赞美牡丹的高雅和奉献。“晓艳远分金掌露”,说的是牡丹在早晨用它鲜艳如“金掌露”般的花苞在高处凝聚,承接那降落洁净清凉的露水。传说汉武帝求长生不老,以青铜铸造铜人,高擎铜盘,承接甘露称“金掌露”,以供服用。牡丹由于滋润着天赐的甘露,色更艳,香益浓,所以能“暮香深惹玉堂风”——在晚上它把幽香飘溢,与“玉堂(豪华富丽的住宅)”的香风争“惹”呢!这里,一“晓”一“暮”,概括总体,互为因果;“远分”“深惹”、上纵下横,动漪静美,尽情地把牡丹赞颂。看来诗中的牡丹,并非富贵荣禄之辈,而是赏雅惹俗的高士!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在群芳中,牡丹却遭到嫉妒,可是嫉妒者仍然是徒劳一场。颈联中诗人先讥讽道:“名移兰杜千年后”。这里的“移”字作“改变”讲。意思是说:即使像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接着才充满自信地赞道:还是你啊,牡丹!“贵擅笙歌百醉中”——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哩!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牡丹的命运毕竟是不幸的:“如梦如仙忽飘零”,一个“忽”字,道出了官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情景。“暮霞何处绿屏空”承上句“忽零落”而结。“暮霞”喻牡丹花;“绿屏”喻牡丹叶,喻比十分形象。这里诗人无限惆怅、无限深沉地感叹道: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此句颇有后人李清照“绿肥红瘦”的韵味。

  首联写牡丹的品格,颔联写牡丹的贡献,颈联转诉牡丹对嫉妒者的蔑视,尾联以落花飘零告终。全诗字字写花,处处喻人,紧密结合自己的心事,正似诗人在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以后失官时心情的自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