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松亭子倚山椒,极目烟波十四桥。梦到江南好风景,也应愁减沈郎腰。
乱松亭子倚山椒,极目烟波十四桥。梦到江南好风景,也应愁减沈郎腰。

huàshǒuèrshěntíngshāntíngzi--jiǎngchūnlín

luànsōngtíngzishānjiāoyānshíqiáomèngdàojiāngnánhǎofēngjǐngyīngchóujiǎnshěnlángyāo

蒋春霖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 2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贱子¹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译文: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还有几人能记得我呢?
注释:¹贱子:诗人的自称。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译文:飘摇动荡的风连着无边野色,江水中的泡沫拥抱着泡沫。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jiē)¹
译文:强扶着衰病之躯种药,借着吟诗来排解嗟叹。
注释:¹叹嗟:嗟叹。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译文: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
到晓不成梦,思量¹²白头。
译文:到了早上仍然没有入睡,无尽的思念让人白了头!
注释:¹思量:想念,相思。²堪:可,能。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译文: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阴,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万般愁怅中度过。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译文:人世间的路应该很难走到尽头,谋生的手段到了死的那天也还不会停止。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译文:不要再说什么名和利,要知道名利才是我们自身最大的仇人。

qǐn--

dàoxiǎochéngmèngliàngkānbáitóuduōbǎiniánmìngzhǎngyǒuwànbānchóu

shìyīngnánjǐnyíngshēngwèixiūyánmíngmíngshìshēnchóu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译文:城市中树木繁茂,连绵的树叶就像铺漫着的绿色波浪,无数亭楼阁院就座落在这些树木中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天阔鸟行(háng)¹疑没(mò)²草,地卑³江势欲沉山。
译文:一行飞鸟在开阔的天空中渐飞渐远,就像消失在草丛中似的;这一带地势本来就低,远远望去,山峦仿佛要被淹没似的。
注释:¹行:行列。²没:隐藏。³卑:低下。
人过鹿死寻僧去,船自新康载酒还。
人过鹿死寻僧去,船自新康载酒还。
译文:军队已经把政权安定下来,现在可以去寺庙中和僧人闲聊了,商船从新康运回了草酿。
闻说耕桑渐苏息,领头今岁不征蛮。
闻说耕(gēng)桑渐苏息,领头今岁不征蛮。
译文:听说农业生产都已经逐渐恢复,首领决定今年不会出国征讨敌人。

  这首诗写的诗是诗人在门楼上凭高四望所见的景色,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表现出形象描绘的高超技巧。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两句展开一幅长沙城内的夏日风光图。画面的中心是树。登楼一望,远树如烟,故称“烟树”。万木葱茏,层层叠叠,如同水波浩荡,所以喻为“绿波”。“漫”本来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却很新鲜,使人们清晰地看到,绿树如海,无所不在,仿佛不仅充满了整个长沙,并且正在漫溢出去。这就给人一种置身于无边浓绿之中的感觉。“几万楼台树影间”是进一步点染。“几万”,可见数量之多。如此众多的崇楼高台,却若隐若现于“树影”之间。这一衬托,这一装点,“城中烟树”的壮美景象就更加鲜明,也更富于立体感。

  “天阔鸟行疑没草”句把目光移向城外,着一“疑”字,意味深长地表明所写的是远望的错觉。鸟行最初出现在上空时,还需要仰视,而当渐渐地飞向远处,虽然实际上并未降低高度,但显得越来越低,仿佛是在贴地而飞,以至于没入草中。这里,“鸟行没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动景,用以衬托“天阔”这一静景。因为没有“天阔”,就不见鸟行的远飞,也就决不会有这般错觉。此句以“天阔”领起,用意表现得很明显。

  古代诗人在表现空阔辽远的意境时,常常并不扫尽景物,而是有意用小小点缀加以衬托,如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还都道中作》:“绝目尽平原,唯见远烟浮。”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等等。所以,如果作者仅仅配置几行飞鸟来反衬“天阔”,就缺少新颖之处,而他的匠心正在于写出了鸟行远飞、缓缓消失的过程,让读者进一步从时间的推移感受到空间的苍茫无垠。

  第四句写远望中的“江”,即湘江。王维《山水论》:“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一带地势本来就“卑”(低),与远水相形,如同陷进去一般,所以,就连那些山峦也仿佛要被淹没似的。“沉”是经过锤炼所得的诗眼。陶弼另一首《公安县》诗也有一句说:“远水欲沉城。”诗人重复使用这个字,用它来描写远水浩茫的情景,和王维《汉江临泛》中“郡邑浮前浦”的“浮”字异曲同工,意义相反的字眼同样真切地写出了水势之盛。“欲沉”,指将沉而未沉,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看似寻常却奇崛。

  在句法上,这首诗采用“对结”(后联对偶)格。这种结尾虽有对仗工稳之美,却易流于板滞,故较为少见。但作者用得自然贴切:前二句单行,合写一景;后二句对偶,分写二景。景物的层次通过句式的变化显得清晰,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

xiāngmén--táo

chéngzhōngyānshù绿mànwànlóutáishùyǐngjiān

tiānkuòniǎoxíngméicǎobēijiāngshìchénshān

rénguò鹿xúnsēngchuánxīnkāngzàijiǔhái

wénshuōgēngsāngjiànlǐngtóujīnsuìzhēngmán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¹琴为弦直,爱棋因局²方。
译文:我爱琴只是因为琴弦正直,我爱棋只因为棋盘方正。
注释: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¹怜:爱。²局:指棋盘。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未用较¹得失,那(nǎ)²能记宫商?
译文:我从不利用下棋来计较输贏得失,也不能够清楚记得宫商等五个音阶。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译文:年龄越大越被世俗疏远,一次次正道直行,百事受妨碍。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译文:虽然有琴棋二物相伴,但是与国家兴亡没有关联。

  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但由于所言均出常情之外,便有一种新颖引入的力量。怜,是爱的意思。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即使确有其事,当其抚时,也是在意想中听到了琴声.作者则不然,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爱棋,一般说来,自然是为了较智消闲,作者又不然,爱棋不是为了对弈娱戏,而是因其“局方”。“局”即棋盘,方形。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作者在宋徽宗宜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后,曾官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他的为官态度正好作“方”、“直”的注脚。

  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那能愈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愈宫商五音。有了这两句,上两句句意更加显豁,对“为弦直”、“因局方”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并非赘语。

  以“方”、“直”自守,其结果如何呢?便过渡到下两联。

  前两联言心之所尚,后两联言行之结局。古谣谚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在南北宋之交腐败现实中,方直自然更无容身之地。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不是诗人有意疏世,而是正直乃为浊世所疏,“拙”是与“巧”相对的。便佞应世,自能圆转自如,所以为“巧”;直道而行,百途不通,所以为“拙”。因此,一拙万事皆妨。二句字字是说己,却无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

  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方直主人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联系到徽宗以来,蔡京等“六贼”当路,国事日非的时局,更可体会到这联感慨之深。但表现上又是多么含而不露.这联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尾紧密关合。

  全诗主要是以陈述语说理抒慨,这样的诗最不易写好。由于作者抓住琴棋二物生发,便饶有趣味,并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性,构思极巧。吕本中、陈与义曾评沦刘一止的诗说:“语不自人来”,大约也正是感受到了诗人标格甚高,较少俗味吧。

xiǎozhāishì--liúzhǐ

liánqínwèixiánzhíàiyīnfāng

wèiyòngjiàoshīnénggōngshāng

lǎoshìshūzhuōwànshìfáng

suīèrsuíyǒuxìngwáng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五月十一日¹,夜且半,梦从大驾²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³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注释:¹五月十一日:指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五月十一日。²大驾:皇帝的车驾。³西凉府:即后文的凉州,今甘肃武威,北宋初年曾置西凉府,后被党项人攻占。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天宝¹胡兵²陷两京³,北庭安西无汉营
译文:天宝年间安禄山攻陷了洛阳长安,北庭安西都被敌人侵占。
注释:¹天宝:唐玄宗的年号。²胡兵:指安禄山的军队,安禄山是胡人,手下士兵也多为胡人。³两京:指长安和洛阳。⁴北庭、安西:为唐朝驻西域(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的军政机构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前者管辖天山北路,后者管辖天山南路。⁵无汉营:没有中原王朝的军队驻扎。安史之乱以后吐蕃趁虚而入,蚕食唐朝西部疆土,到唐德宗贞元年间(8世纪末),北庭、安西亦失守,此后中原王朝再未控制这一地区。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五百年¹间置不问,圣主²下诏初亲征。
译文:五百年来土地丧失无人过问,今日里圣明的皇上亲自征战。
注释:¹五百年:该诗作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距北庭、安西失守的时间不足四百年,此处为虚指。²圣主:指宋孝宗赵昚。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熊罴(pí)¹百万从銮(luán)²,故地³不劳传檄(xí)下。
译文:百万猛士跟随皇帝的车驾前进,用不着传下檄文故土纷纷归顺。
注释:¹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²銮驾:天子的车驾。因天子车驾有銮铃而得名。³故地:指曾为汉唐疆域、但已沦为异族统治的西北地区。⁴传檄:传布檄文,意思是只要檄文传到原来的领土上,那地方就可以拿下来,不用费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筑城绝塞¹进新图²,排仗³行宫宣大赦(shè)
译文:遥远的边塞筑起城墙划入版图,行宫里排列仪仗宣读大赦的诏文。
注释:¹绝塞:极远的边塞。这里指唐代北庭、安西两都护府原来的辖区。²新图:新编制的地域图册。³排仗:排列仪仗队。⁴宣大赦:由于国家收复失地,取得重大胜利,所以皇帝要宣布大赦天下,以示庆祝。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xī)¹年。
译文:极目远望都是宋朝的河山,发布文书开始用淳熙纪年。
注释:¹淳熙:宋孝宗的年号,该诗作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驾前六军¹错锦锈²,秋风鼓角声满天。
译文:庆功大典的将士穿着彩色的战袍,秋风里军乐奏起鼓角震天。
注释:¹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指皇帝的亲卫部队。²错锦绣:穿着各色各样华美的服装。错:交错。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mù)(xu)¹前尽亭障²,平安火³在交河上。
译文:苜蓿峰前都是哨亭堡垒,交河上的烽火报告着平安。
注释:¹苜蓿峰:峰当作烽,故址当在于祝(今新疆乌什)境之葫芦河附近。²亭障: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³平安火:唐代在边塞上每三十里置一烽候,夜里举火为信,报告平安无事。⁴交河:唐代安西都护府驻地,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¹样。
译文:高楼上满是凉州的少女,连梳头的样式也学着京都的打扮。
注释:¹京都:这里指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陆游诗中惯用梦境来表达难以实现的救国理想。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诗歌技法问题。梦境中君主可以亲征,现实中的当朝者却一味苟安,不思进取,无意恢复沦丧的大片国土。梦境中国家一统、社会和平,现实中却是广大沦陷区人民含泪忍死,愤恨不已。也许是现实太残酷,诗人只有以曲折隐幽之笔,借梦境来满足内心的那份渴望,正所谓“奇想结梦寐,快意泻肺腑” (清贾臻《读放翁诗》)。诗人随时随地想着报效国家,时刻都有一洗家国耻辱的雄心壮志。他看到一线希望,就会勃发出满腔热情;从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深切体会到那份激情。诗人抓住典型场景进行刻画,大处落墨,小处著笔,在壮阔之美的同时又给人以细腻清新之感。这首诗是陆游诸多写梦境的诗中写得最为真切具体的一首。诗的结尾用细微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细节的变化,以此来反映政治态势的改变,堪称绝妙之笔,颇得后世称赏,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体验、观察生活之细致。全诗音韵有高华跌宕之致,有圆转流畅之美,与诗人深沉的思想情感、自由的想像融为一体。这首诗艺术形式精致,内容感人至深,其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豪荡丰腴” (元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

  总的来看,这首记梦诗,通过“梦随大驾亲征”的一系列场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立功边塞“尽复汉唐故地”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的满腔热望;另一方画,作者把这一现实理想的实现置于梦中,这也暗示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理想的苦衷,其间含有讽谏之意。全诗在概括抒情的气氛之中,铺排挥洒,线索清晰,通贯着一种豪迈乐观的气势。此外,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六句,四句一组,每组一转韵,并且平仄相间,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生动感人。

参考资料:
1、 张敏杰.《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陆游》: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第50—51页
2、 陆坚编.《陆游诗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0年:第13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