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汉碑存十一,任城有三阙里七。郑固墓铭峙东平,苔蚀榛荒亦未失。
鲁中汉碑存十一,任城有三阙里七。郑固墓铭峙东平,苔蚀榛荒亦未失。
汉碑结癖谷口翁,渡江搜访辨真实。碑亭凉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
汉碑结癖谷口翁,渡江搜访辨真实。碑亭凉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
惝恍拱揖汉代贤,梦中传授点画毕。蝉翼响拓携满囊,晓风吹须策驴疾。
惝恍拱揖汉代贤,梦中传授点画毕。蝉翼响拓携满囊,晓风吹须策驴疾。
归来检付高手工,蜜香侧理装成帙。碑额碑穿碑阴完,《集中录》中无缺逸。
归来检付高手工,蜜香侧理装成帙。碑额碑穿碑阴完,《集中录》中无缺逸。
文檀为函玉为签,琳琅金薤照晴日。谷口危坐四壁观,何殊蠹简蝌蚪漆。
文檀为函玉为签,琳琅金薤照晴日。谷口危坐四壁观,何殊蠹简蝌蚪漆。
以指画腹昼夜思,久久古人精神出。纵横能为径丈书,小者针虿皆绵密。
以指画腹昼夜思,久久古人精神出。纵横能为径丈书,小者针虿皆绵密。
横飞直牵力千钧,盛年已入中郎室。如今垂老不轻挥,瘦臂撑拄肩崒嵂。
横飞直牵力千钧,盛年已入中郎室。如今垂老不轻挥,瘦臂撑拄肩崒嵂。
镫下为我摹数番,古劲如镵金石质。汉后隶书谁登峰,学问无如谷口笔。
镫下为我摹数番,古劲如镵金石质。汉后隶书谁登峰,学问无如谷口笔。
珍重藏之胜藏碑,赞服作歌美非溢。
珍重藏之胜藏碑,赞服作歌美非溢。
孔尚任

孔尚任

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作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家。孔尚任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主要作品有传奇剧《桃花扇》《小忽雷传奇》(与顾彩合作)和杂剧《大忽雷》等。孔尚任与《长生殿》作者洪昇被并称为“南洪北孔”,被誉为康熙时期照耀文坛的双星。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 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晨起动征铎(duó)¹,客行悲故乡。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注释:¹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¹月,人迹板桥²霜。
译文: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注释:¹茅店:乡村小客舍,同“茅舍”。用茅草盖成的旅舍。²板桥:木板架设的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hú)¹叶落山路,枳(zhǐ)²花明³驿(yì)。(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译文: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注释:¹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²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³明:使……明艳。⁴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思杜陵¹梦,凫(fú)²满回塘³
译文: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¹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²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³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 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 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 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 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这两句将早行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21-1122页

shāngshānzǎoxíng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chéndòngzhēngduó xíngbēixiāng 
shēngmáodiànyuè rénbǎnqiáoshuāng 
luòshān zhǐhuāmíng驿qiáng  (míng驿qiángzuò zhào驿qiáng )
yīnlíngmèng yànmǎnhuítáng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当初聚散¹。便唤作、无由再逢²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xiá)里,敛(liǎn)著眉儿长叹³。惹起旧愁无限。
译文:当时离开的时候,就说了,没有机会再和你见面。最近呢,没有想到我们却再次相遇。闲暇的时候,喝着酒,你皱着眉头叹气。又想起旧时的无限忧愁。
注释:¹聚散:离开。²再逢:再次相遇。³叹:叹气。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盈盈泪眼¹。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²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nèn)别无萦(yíng)绊。不免收心,共伊³长远。
译文:你眼睛里闪着泪光,在我耳边说着你的万种怨恨。但是我也许多的无可奈何,不可能这样永远陪你。等我没有什么牵绊的时候,我就会和你永远在一起。
注释:¹泪眼:闪着泪的眼。²奈:无可奈何。³伊:你。

  风流才子柳永仕途失意后,终日冶游,过着偎红倚翠的放浪生活,这首俚词可为代表作。年轻时在汴京的一次宴会上,他与一个已经分手的歌妓不期而遇,重逢交谈终于达成谅解。这是一段悲欢离合的事,虽然只是宴会上这一场面,却将词人和她的恩恩怨怨写得细腻逼真。上阕先写彼此散后,突然相遇的神态。他认为没有缘由再与她合好,又见她席上强装笑颜,不时皱眉长叹,那楚楚动人的神态勾起他对旧日恩爱的缕缕情思。只见她双眼泪盈,不顾约束,对着他的耳边倾吐着种种隐藏在内心的肺腑之言。而且她对他情感却始终专一。他表示要她“待信真个”,即割断了一切羁绊,他才“收心”,“共伊长远”对前番误会表示谅解后长远相爱。

  柳永的俚词特色多方言口语,既通俗又妥贴而曲尽其意,这是他在接触市民口语中获得的。也因为他对市民观察入微,摹写入物的情态、语气及心理变化,才下笔如此传神。

qiūyuè ·dāngchūsàn

liǔyǒng sòngdài 

dāngchūsàn biàn便huànzuò yóuzàiféngmiàn jìnlái érhuìchónghuānyàn xiàngzūnqián xiánxiá liǎnzhuóméiérchángtàn jiùchóuxiàn 
yíngyínglèiyǎn mànxiàngěrbiān zuòwànbānyōuyuàn nàijiāxīnxià yǒushìnánjiàn dàixìnzhēn nènbiéyíngbàn miǎnshōuxīn gòngchángyuǎn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花寒懒发鸟慵(yōng)¹啼,信马²闲行到日西。
译文:花儿在寒冷中还没有开放,鸟儿也没力气的叫着,我骑马随意而行游玩到了太阳西落。
注释:魏王堤:洛水流入洛阳城,溢而成池。贞观中以赐魏王李泰。池有堤以隔洛水,名魏王堤。¹慵:懒,没气力。²信马;骑马随意而行。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¹魏王堤(dī)
译文:哪里还不是春天,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魏王堤的柳丝垂的很长。
注释:¹柳条无力:形容柳丝下垂很长。

  诗的起始两句:“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但春天

  《魏王堤》诗意图 不可能没有一点踪影,细心而敏感的诗人突然发现了春已到来的迹象,那就是长堤两旁的弱柳,已嫩枝轻拂,给人间带来了一丝春意。

  从全篇诗意来看,这首小诗可以说是一首寻春、觅春诗;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已动春思,来到魏王堤觅春、寻春。这时虽仍然寒锁大地,不见花影,未闻鸟声,但从已变得柔嫩的柳枝上,看到了春的踪影。诗中用“懒发”、“慵啼”来形容花、鸟,以“无力”描写柳条,都给人一种娇不胜寒的感觉,但春既已萌动,毕竟是锁不住的,“何处未春先有思?”“先有思”,就是说,春天已在不易察觉中迈出了她的脚步,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凭着诗人的敏感,在本无春景可写的记游中,却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诗以奇趣为宗”(东坡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引),实际也未必尽然。白居易诗惯以平淡语写日常平淡事,但凭着诗人的情怀和敏感,写得别有意趣,令人喜读,这首小诗正是一例。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18-519页

wèiwáng

bái tángdài 

huāhánlǎnniǎoyōng xìnxiánxíngdào西 
chùwèichūnxiānyǒu liǔtiáowèiwáng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陶渊明¹以正月五日游斜川²,临流班坐³,顾瞻南阜(fù),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rén)(xū)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yì)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¹⁰,以《江城子》歌之。
注释:¹陶渊明:一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²斜川:古地名,在今江西都昌、星子之间的鄱阳湖畔。³班坐:依次列坐。⁴南阜:南山,指庐山。⁵曾城:山名,在江西星子县西五里,一名乌石山。⁶斜川诗:指陶渊明《游斜川》诗。⁷元丰壬戌之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季。⁸东坡:苏轼躬耕处。⁹挹:通“抑”,抑制。¹⁰长短句:词曲的别称。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梦中了了¹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²。走遍人间,依旧却³躬耕(gēng)。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译文: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尝尽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欣逢昨夜春雨如甘霖,把我的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来,晴暖气象新。
注释:¹了了:明白,清楚。²前生:先出生,此有前辈之意。³却:还。⁴躬耕:亲自耕种。乌鹊:喜鹊。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雪堂西畔(pàn)暗泉鸣。北山倾¹,小溪横。南望亭丘²,孤秀耸曾(zēng)³。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译文:最爱听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爱看北山倾斜的身姿,还有小溪横流在山前;南望亭台丘壑,错落有致,四望亭的后丘耸立高山巅;这山水田园一一是渊明境界,真真是当年斜川再现。叹一声吾老矣,就此寄余年。
注释:¹倾:斜,此就山体形成的斜坡而言。²亭丘:即四望亭的后丘。³孤秀耸曾城:孤峙秀美如同耸立的曾城山。曾城,增城山,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⁴余龄:余生。

  这首词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起笔甚为突兀,直以渊明就是自己的前生。他后来作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序云:“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陶渊明好饮酒,自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饮酒二十首》序)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但他以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逆境,以逆为顺,因而“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些春天富于生气的景物使他欢欣,感到适意。

  词的下片略叙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正如其《雪堂问潘邠老》所说:“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仅以粗略的几笔勾画,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意适于游,情寓于望”,超世遗物。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而不知是否也会像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那时王安石已罢政数年,章惇、蔡确等后期变法派执政,政治生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结句“吾老矣,寄馀龄”的沉重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政局存在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

  这首词似随手写出,未曾着意经营,而词人胸中自有成熟的构想,故下笔从容不迫,不求工而自工。从纵的方面看:醉醒连渊明,渊明连躬耕,躬耕连东坡,东坡连及雪堂与周围景物,景物连斜川,最后回应到陶渊明《游斜川》诗之“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迤逦写来,环环相扣,总不离于本题。从横的方面看:写周围景物,于所居之东坡则加细,说及一夜至晓的春雨、新晴;对西南诸景则只大略点出泉、溪、亭、丘,似零珠之散,合之则俨然是一幅东坡坐眺图,总归到“都是斜川当日景”之内,诚亦“至今使人想见其处”。以似斜川当日之景,引出对斜川当日之游的向往,对陶《游斜川》诗结尾所云“中觞纵遥怀,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当亦冥契于心。苏轼对付逆境有自己的特殊态度。他对生活有信心,善于从个人痛苦情绪中解脱出来,很快适应环境,将生活安排得很好,随遇而安。从这首词里也侧面反映了他与险恶环境作斗争的方式:躬耕东坡,自食其力,窃比渊明澹焉忘忧的风节,而且对谪居生活感到适意,怡然自乐,令政敌们对他无可奈何。苏轼有时难免有一点衰迟之感,却也留心着局势的变化,注意保存自己,不久神宗皇帝死后,哲宗即位,他又起复,积极从政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83-684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680-683
3、 朱靖华.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9-132

jiāngchéngzi··mèngzhōnglelezuìzhōngxǐng--shì

táoyuānmíngzhèngyuèyóuxiéchuānlínliúbānzuòzhānnánàicéngchéngzhīxiùnǎizuòxiéchuānshīzhìjīn使shǐrénxiǎngjiànchùyuánfēngrénzhīchūngōnggēngdōngzhùxuětángzhīnánwàngtíngzhīhòuqiū西kòngběishānzhīwēiquánkǎiránértànxiéchuānzhīyóunǎizuòzhǎngduǎnjiāngchéngzizhī

mèngzhōnglelezuìzhōngxǐngzhǐyuānmíngshìqiánshēngzǒubiànrénjiānjiùquègōnggēngzuódōngchūnquèbàoxīnqíng

xuětáng西pànànquánmíngběishānqīngxiǎohéngnánwàngtíngqiūxiùsǒngcéngchéngdōushìxiéchuāndāngjǐnglǎolíng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东方公¹足下²:文章道弊五百年³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¹⁰处,见明公《咏孤桐篇》¹¹,骨气端翔¹²,音情顿挫¹³,光英朗练¹⁴,有金石声¹⁵。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¹⁶。不图正始之音¹⁷复睹于兹¹⁸,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¹⁹。解君²⁰云:“张茂先²¹、何敬祖²²,东方生²³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²⁴,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译文:东方公足下:为文之道败坏已经五百年了。建安风骨,到晋、宋时期已无人继承,然而从文献资料上是可以考察的。我曾在空闲时阅读齐、梁时期的诗歌,那时都争相追求华丽繁富的辞藻,用比兴手法以寄托情志的情况全没有了,常常因此长叹。想到古人有兴寄之作便时常担心诗歌会不断衰落,象风诗、雅诗那样的诗歌不再出现,因而对此常感不安。前些日子在解三那里见到你所写的《咏孤桐篇》,内容健康充实、气势飞动,音调、感情有抑扬起伏,富有文采而又明白简练,掷于地会发出钟磬般的声音。因而读后使人心明眼亮,郁结的感情得以发抒。想不到正始诗歌的韵味,在这里又重新看到,真可使建安作者彼引看着感到高兴。解三说:“象张茂生、何敬祖这些著名作者,东方生是可以同他们并驾齐驱的。”我认为这是有见识的言论。因感叹您这篇高雅的创作,所以我也写了一首《修竹诗》,倘有理解我的人便可传给他看。
注释:东方左史虬:东方虬,武则天时为左史,当是陈子昂的朋友辈,生平不详。¹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²足下:敬称,称对方。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³文章道弊五百年: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⁴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⁵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⁶彩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⁷兴寄:比兴寄托。⁸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⁹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¹⁰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为诗友。¹¹明公《咏孤桐篇》: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¹²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骨气端翔:指《咏孤桐篇》具有风骨之美。¹³音情顿挫:音韵与感情都有抑扬顿挫之美。¹⁴光英朗练:光彩鲜明,精练朗畅。¹⁵有金石声:音韵铿锵,发声如击金石。¹⁶“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二句:这二句的主语多解释为陈子昂,以为是陈子昂读诗后的感受是“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谓读了《咏孤桐篇》,使人有心目为之一新之感,并能使人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主语应是东方虬,陈子昂认为东方虬之所以写出《咏孤桐篇》,乃是因为他“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因为东方虬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使他郁结于心的感情得以抒发。¹⁷不图正始之音:不图,未料到。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¹⁸复睹于兹:指再次在此看到了“正始之音”。兹,此,指东方虬《咏孤桐篇》。¹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因为陈子昂认为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有“建安风骨”,所以假使建安作者看到《咏孤桐篇》,一定会相视以为同志,而发出会心之笑。²⁰解君:指解三。²¹张茂先:张华,西晋大臣,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²²何敬祖:何劭,西晋诗人。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²³东方生:指东方虬。²⁴感叹雅制:意谓受到东方虬《咏孤桐篇》诗的感动而作《修竹篇》诗。雅制,对别人作品的敬称,以别人的作品为文雅之作。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龙种¹生南岳²,孤翠郁亭亭。
译文:龙种生长在南岳衡山,孤傲的翠竹茂盛高耸。
注释:¹龙种:指良种竹。²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峰岭上崇崒(zú)¹,烟雨下微冥²
译文:上面是峰岭高峻挺拔,下面有烟雨幽暗朦胧。
注释:¹崇崒:高耸貌。南朝梁沈约《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²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夜闻鼯(wú)¹叫,昼聒泉壑声。
译文:夜里听到飞鼠的叫唤,白天乱耳有山泉淙淙。
注释:¹鼯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春风正淡荡¹,白露已清泠。
译文: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
注释:¹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哀响激金奏¹,密色滋玉英。
译文:哀厉声响如击钟鸣奏,深密色泽被霜雪滋润。
注释:¹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岁寒¹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译文:岁寒天冷草木苦霜雪,修竹的光彩犹自青青。
注释:¹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译文:难道不饱尝凝冻凛冽?羞与春天的树木争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春木有荣歇¹,此节无凋零。
译文:春天的树木有盛有衰,它的节梗却从不凋零。
注释:¹荣歇:犹荣衰。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始愿与金石¹,终古保坚贞。
译文:初衷本愿与金石同类,永远保持本性的坚贞。
注释:¹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不意伶伦¹子,吹之学凤鸣²
译文:没曾想会有伶伦先生,吹奏它学那凤凰之声。
注释:¹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²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遂偶云和瑟¹,张乐奏天庭。
译文:于是与云和之瑟配合,设乐合奏在九天之庭。
注释:¹云和瑟: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妙曲方千变,箫韶¹亦九成²
译文:美妙乐曲正千变万化,箫韶一曲也九奏而终。
注释:¹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²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信蒙雕斫(zhuó)¹美,常愿事仙灵。
译文:确实靠的是雕刻的精美,愿意经常地侍奉仙灵。
注释:¹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斲,为君堂上琴。”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驱驰翠虬(qiú)¹驾,伊郁紫鸾(luán)(shēng)
译文:驱驰着青龙车驾驰骋,紫鸾笙抒发幽怨愤懑。
注释:¹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结交嬴(qiú)台女¹,吟弄升天行²
译文:跟嬴台仙女结识交往,升天行一曲共奏齐吟。
注释:¹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²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¹
译文:手拉手儿直登上太阳,远游嬉戏又同到赤城。
注释:¹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低昂玄鹤¹舞,断续彩云生。
译文:乐声中玄鹤翩翩起舞,五彩云断续弥布天空。
注释:¹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永随众仙去,三山¹游玉京²
译文:永远地追随众仙而去,游历三山到仙都玉京。
注释:¹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²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这首诗的序文是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论,也是陈子昂对自己创作体会的总结,是他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陈子昂以汉魏诗歌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靡文风,感叹“风骨”和“兴寄”的失落。令他惊喜的是,东方虬《咏孤桐篇》竟使汉魏诗歌的“风骨”与“兴寄”重新得到复归。他盛赞这篇作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可谓风骨朗健的佳作。陈子昂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遂挥毫写下《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寄赠给东方虬。可惜,东方虬的《咏孤桐篇》今已失传,但从陈子昂的行文来看,那自然是他诗作的同调,而且,陈子昂用以赠答的《修竹篇》的确也是一篇“风骨”与“兴寄”兼备的作品。

  风骨和兴寄是唐诗两个重要的质素,也是后人评论唐诗的两个重要范畴。陈子昂所倡导的“风骨”虽然借自六朝人的成说,但又有他自己新的内涵,是指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那种昂扬奋发、刚健有力的美学风格。陈子昂所高标的“建安风骨”,恰是六朝浮靡诗风的缺失,因此,这对于扭转六朝以来柔弱、颓靡的文风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尤其对于树立唐诗那种昂扬奋发的气度和风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子昂所标举的“兴寄”也是来源于前人主要是汉人“美刺比兴”的观念,其含义就是指诗歌的比兴寄托。这也的确切中了六朝诗歌工于体物、专有形似的弊端。更值得指出的是,陈子昂“风骨”与“兴寄”并举,对唐诗未来的发展,比如实现由风骨向兴寄的“战略转移”,也埋下了伏笔。

  陈子昂同时的人如卢藏用对陈子昂的意义已经有所认识,他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给予陈子昂以极高的评价,认为是“道丧五百年而得陈君”,对其代表作《感遇》诗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卢藏用的出发点不是诗歌的美学特质,而是儒家的政教观念,因此与陈子昂在诗歌史上的真正价值,与陈子昂的理论主张对唐诗学的真正意义之间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就总体而言,他的评价是客观的、中肯的,得到了后人的赞同。杜甫盛赞陈子昂“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新唐书·陈子昂传》肯定他“始变风雅”。当然,也有人对卢藏用的评价提出过质疑,如颜真卿、皎然等。明末胡震亨《唐音癸签》综合各种意见,仍然认为陈子昂“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

  此诗的序文阐述作者倡导“风骨”、“兴寄”的创作主张,因此,此诗向来被视为陈子昂文学思想的实践范例。

  全诗正文共三十六句,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生长于南方的修竹品质纯美,实为自身道德、风节之写照。后一部分写修竹得伶伦赏识而得以加工成乐器,也是诗人屡次上书陈述治国方略之表徵。接着,修竹进而欲“升天行”,则是诗人亟欲施展抱负的愿望之表露。

  第一部分即前十八句,主要介绍修竹的生长环境和优良质地。首二句,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立意。“南岳”,即著名的五岳之一衡山。品质优良的修竹“龙种”产于此地。名山与物华聚集,一开篇就令人神往不已。“孤翠郁亭亭”,既从形色两方面描绘了修竹优美动人的姿态,也颂扬了它的卓然不群。衡山是万木葱笼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它们与修竹相较,却有所逊色,所以特意以“孤翠”二字,以显其精。接下去,诗人分别写了修竹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品性。“峰岭上崇崒”以下八句,紧承首句,描绘了修竹“生南岳”的情景。上有崇山峻岭,下有涧溪烟雨,突出了处境的幽僻;夜闻鼯叫,昼听泉鸣,渲染了四周的清静;春风舒缓,白露清凉,更衬出了氛围的洁净。正因为生长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以修竹的“哀响”如同鸣金奏乐,“密色”仿佛受到了美玉的滋润。“岁寒霜雪苦”以下八句,上承第二句,表现修竹的品性。“含彩独青青”,照应了上文的“孤翠”,突出了修竹虽受严冬霜雪折磨却青绿如故的独特品质。接着,诗人由表及里,以“岂不厌凝冽”的反诘,转为深入析理。并继而以“羞比春木荣”作了解答。春天风和日丽,一切草木皆应时而发,竞相争荣。“羞比”表明了修竹傲岸不群,不趋时争荣,接着诗人通过“有荣歇”与“无凋零”的对比,揭示了修竹不屑与春木争荣的实质,又探本溯源,表现了它的志向:“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说明修竹的本性决定了它有如金石,坚贞不二,永不凋零。这段议论,诗人采用反诘、对比、比拟等手法,寓理于象,笔挟风力,使行文“结言端直”、“意气骏爽”(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显得尤为刚健有力。

  第二部分即后十八句,写修竹被制成洞箫之后的功用及愿望。相传黄帝派乐官伶伦从昆仑山北的峡谷选取了优的竹子,砍做十二竹筒,按照雌雄凤凰的鸣叫声,为人类创制了十二音律。“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就是诗人大胆想象,对这一传说的化用。“不意”,相对前面的“始愿”这两字使全诗顿起波折,全篇的歌赞对象由修竹转向了洞箫。由于得到黄帝乐官的雕琢,修竹的制成品——管乐洞箫,得到了配合弦乐“云和瑟”在朝廷演奏的机遇。诗人用“遂偶”、“张乐”修饰这一机遇,意态恣肆,语调轻松,暗示洞箫得到赏识器重甚为欣快。“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生动地再现了它在朝廷的表演。能演奏“妙曲”和虞舜制作的《韶》乐,说明其音色优美动听。“方千变”、“亦九成”,形容演奏的乐曲甚多。“方”(刚才)和“亦”(又)两个副词的使用透露出了演奏的频繁忙碌。但是,洞箫并没有满足于此。“信蒙雕琢美,常愿事仙灵”,抒发了它报答知遇之恩,追求美好理想的心愿。从这两句开始到全诗结束,一变前面的第三人称,改用洞箫的口吻,绘声绘色地阐述了它“事仙灵”的心愿:伴随仙人驾翠虬,与仙女弄玉吟赏着美妙的乐曲《升天行》,携手登白日,戏赤城,入三山,游玉京,玄鹤在身边忽高忽低展翅起舞,彩云也在四周时断时续飘来飞去。在这里,诗人融合想象、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描绘了一个自由欢乐、光明美好的理想境界。这个境界虽然是虚幻的,却生动地表现了洞箫对美好理想的热切追求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诗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修竹、洞箫人的思想感情,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又避免了频繁比兴,失于晦涩的弊病,较为显豁地透露了其中的寓意:名为咏物,实为抒怀。诗中修竹的品性、洞箫的理想和追求,实为诗人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坚贞不二的品格、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昂扬奋发的精神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65

dōngfāngzuǒshǐqiúxiūzhúpiān

chénáng tángdài 

dōngfānggōngxià wénzhāngdàobǎinián hànwèifēng jìnsòngchuán ránérwénxiànyǒuzhēngzhě chángxiáshíguān liángjiānshī cǎijìngfán érxīngdōujué měiyǒngtàn rén chángkǒngwēituí fēngzuò gěnggěng zuóxièsānchù jiànmínggōng yǒngtóngpiān  duānxiáng yīnqíngdùncuò guāngyīnglǎngliàn yǒujīnshíshēng suìyòngxīnshìshì huīyōu zhèngshǐzhīyīn shǐ使jiànānzuòzhěxiāngshìérxiào xièjūnyún  zhāngmàoxiān jìng dōngfāngshēngjiān  wéizhīyán gǎntànzhì zuò xiūzhúshī shǒu dāngyǒuzhīyīnchuánshìzhī 

lóngzhòngshēngnányuè cuìtíngtíng 
fēnglǐngshàngchóngcuì yānxiàwēimíng 
wénshǔjiào zhòuguōquánshēng 
chūnfēngzhèngdàndàng báiqīnglíng 
āixiǎngjīnzòu yīng 
suìhánshuāngxuě háncǎiqīngqīng 
yànníngliè xiūchūnróng 
chūnyǒuróngxiē jiédiāolíng 
shǐyuànjīnshí zhōngbǎojiānzhēn 
línglún chuīzhīxuěfèngmíng 
suìǒuyún zhāngyuèzòutiāntíng 
miàofāngqiānbiàn xiāosháojiǔchéng 
xìnméngdiāozhuóměi chángyuànshìxiānlíng 
chícuìqiújià luánshēng 
jiéjiāoyíngtái yínnòngshēngtiānxíng 
xiéshǒudēngbái yuǎnyóuchìchéng 
ángxuán duàncǎiyúnshēng 
yǒngsuízhòngxiān sānshānyóuj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