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出自 《中庸》

解释:内心深怀诚笃,那么,在行为举动中,就不必刻意做出勉强的神态,其所作所为自然就合乎法度,也不必挖空心思地玩弄心术,自然就能够得到拥戴。能够做到从容自然,行为合乎中庸的原则,那么他的修养就达到圣人的境界了。

赏析:诚,根源于我们内心的天性,中庸深藏在我们内心,是我们一切情绪的天然表达,是诚的体现。任何的过度,都显得伪诈而损害诚,所以令人感到不堪;任何的不及,又显得做作而令人觉得难以置信。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猜您喜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