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出自 《史记》

解释: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全句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赏析:此句说明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蕴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总有失误的时候,看似愚笨的人,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猜您喜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