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出自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wán)(kù)¹不饿死²,儒冠多误身³。丈人试静听,贱子具陈
译文: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注释:¹纨绔:指富贵子弟。²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³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⁴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⁵贱子:年人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⁶请:意谓请允许我。⁷具陈:细说。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人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¹,下笔如有神²
译文:我在人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注释:¹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²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赋料¹扬雄²³,诗看子建。李邕(yōng)求识面,王翰(hàn)愿卜邻。
译文: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注释:¹料:差不多。²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³敌:匹敌。⁴看:比拟。⁵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⁶亲:接近。⁷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人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⁸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一作:读破万卷书)
自谓颇挺出¹,立登要路津²。致君尧(yáo)(shùn)³上,再使风俗淳。
译文: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注释:¹挺出:杰出。²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³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¹十三载²,旅食³京华春。
译文: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人的新春。
注释:¹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²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³旅食:寄食。⁴京华:京师,指长安。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zhì),到处潜悲辛。
译文: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主上¹²见征³,欻(xū)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cèng)(dēng)无纵鳞(lín)
译文: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注释:¹主上:指唐玄宗。²顷:不久前。³见征:被征召。⁴歘然:忽然。⁵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⁶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⁷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⁸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liáo)上,猥(wěi)诵佳句新¹
译文: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注释:¹“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窃效贡公¹喜,难甘原宪(xiàn)²贫。焉能心怏(yàng)³,只是走踆(cūn)
译文: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注释:¹贡公:西汉人贡禹。²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³怏怏:气愤不平。⁴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今欲东入海¹,即将西去秦²。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译文: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注释:¹东入海:指避世隐居。²去秦:离开长安。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常拟报一饭¹,况怀辞大臣。白鸥²没浩荡³,万里谁能驯
译文: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注释:¹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²白鸥:诗人自比。³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像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诗中写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像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像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诗通篇直抒胸臆,语句颇多排比,语意纵横转折,感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fèngzèngwéizuǒchéngzhàngèrshíèryùn

 tángdài 

wánè饿 guànduōshēn 
zhàngrénshìjìngtīng jiànqǐngchén 
shàonián zǎochōngguānguóbīn 
shūwànjuàn xiàyǒushén  (shūwànjuànzuò wànjuànshū )
liàoyángxióng shīkànjiànqīn 
yōngqiúshímiàn wánghànyuànlín 
wèitǐngchū dēngyàojīn 
zhìjūnyáoshùnshàng zàishǐ使fēngchún 
jìngxiāotiáo xíngfēiyǐnlún 
shísānzǎi shíjīnghuáchūn 
zhāokòuérmén suíféichén 
cánbēilěngzhì dàochùqiánbēixīn 
zhǔshàngqǐngjiànzhēng ránqiúshēn 
qīngmíngquèchuíchì cèngdēngzònglín 
shènkuìzhàngrénhòu shènzhīzhàngrénzhēn 
měibǎiliáoshàng wěisòngjiāxīn 
qièxiàogònggōng nángānyuánxiànpín 
yānnéngxīnyàngyàng zhǐshìzǒuqūnqūn 
jīndōnghǎi jiāng西qín 
shàngliánzhōngnánshān huíshǒuqīngwèibīn 
chángbàofàn kuànghuái怀chén 
báiōuhàodàng wànshuínéngxùn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