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出自 朱孝臧 《清平乐·夜发香港》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
(xián)¹渐灭,沙动荒荒²月。极目天低无去鹘(gǔ),何处中原一发³
译文:船边的灯火渐渐熄灭,朦胧的月光在沙滩上摇荡。极目远望,只见天边低垂不见飞鹘,哪里是青山微如一发的中原?
注释:夜发香港:作者1904年任广东学政,因与总督矛盾,托病归去。这首词写于1905年作者离开广东,经香港北归时。¹舷灯:船边灯火。²荒荒:月色朦胧。³“极目天低无去鹘(hu)”两句:化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中“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句意。鹘,鸟名,鹰隼类,非常凶猛。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江湖¹息影²初程,舵(duò)³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译文:归隐江湖休息才是第一程,舵楼里随风飘出愤怨的笛声。我不信狂涛东驶不可挽转,蛟龙已偶尔对我说分明。
注释:¹江湖:隐士所居,相对朝廷。²息影:隐居休息之意。³舵楼:掌舵之处。⁴笛:轮船汽笛。⁵偶语:相聚议论或窃窃私语。《史记·高祖本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上片先以二句勾勒并渲染近岸海面的浓重夜霾。船上灯的渐次熄灭,一个“渐”字将夜渐深的时间流程抉现,而秋月荒凉渐由水天交接处升起也在灯灭之际愈显突出。月色照在沙滩上呈现一种恍惚迷幻之感正是从这样的视野中得来。“沙动荒荒月”五字具现其老辣洗炼而又深刻的笔力。“荒荒”既有荒凉之意,又兼恍惚之味。“荒”可通恍,荒忽亦即恍惚。于是,隐约难辨的幽暗状貌毕现纸上。而那个“动”字最见警策灵动,把恍惚感觉中海边沙滩在迷离月色下似现若隐的景象写得极真切,视觉引起的复杂感知既生动具体,词人寂寥孤寒心情由此亦被写足。“极目”二句翻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句“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然而同样写在岭南,东坡用的是肯定判断句式:“是中原”,朱强村却用的乃是反诘疑问语势“何处中原一发”?这样,对国事的忧伤以及内心迷茫消沉的情绪显得特浓,再回过头去体味“沙动荒荒月”这“月”的意味,就很有点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携盘独出月荒凉”的境界了。“一发”是“一线”之意,“鹘”,鹰隼之属。“无去鹘”,象征孤寂,寥落。 下片首句表明从此低影江湖,将跳出凶险的宦海。“江湖”相对于朝阙。对一个原期有所作为的忠爱于君国的士大夫说来,低影退隐实出于不得已。但此举虽多少有点无可奈何,然而毕竟坚持了自己不随波逐流、阿谀权势的节操风骨,由此而言,脱身漩涡浊流,亦不无轻快之感。拂袖而去,心底自安。“舵楼一笛风生”句正表现出这种微妙心态。笛声长鸣,离开岸驳,实即告别仕宦生涯,与那个王朝政权分手了;“初程”二字与“风生”贯连体味,确是沉重而又轻快、颇多矛盾心理。正因为轻快中原有沉重心绪在,所以结句慨然而道:我不信既倒之“狂涛”就能任意卷浪东去,汨没一切异己!难道不听见水底蛟龙分明仍在“偶语”么?“偶语”即耦语,相互私语。《史记·高祖本纪》有“诽谤者矣,偶语弃市”,指暴政行为。朱孝臧此处用“偶语分明”作结,无疑乃愤急语,是对岑春煊辈的抗争,下笔极见份量的。

qīngpíng··xiānggǎng--zhūxiàozāng

xiándēngjiànmièshādònghuānghuāngyuètiānchùzhōngyuánjiāngyǐngchūchéngduòlóufēngshēngxìnkuángtāodōngshǐjiāolóngǒufēnmíng

朱孝臧

朱孝臧

朱孝臧(1857~1931)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一名祖谋,字古微、藿生,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光绪八年举人,次年进士,历官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光绪三十年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龃龉,引疾辞官。民国二十年卒于上海。朱孝臧始以能诗名,为京官时,与王鹏运交,弃诗而专攻词。词作“融诸家之长,声情益臻朴茂,清刚隽上,并世词家推领袖焉。诗能入品。”著有词集《彊村语业》二卷,身后其门人龙榆生为补刻一卷,收入《彊村遗书》。 ▶ 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