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馀财罢鹽铁。

出自 柳永 《鬻海歌》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yù)海之民¹何所营²,妇无蚕织夫无耕。
译文:海边的盐民靠什么谋生?因为海边盐碱地种不出桑树和五谷,所以女子不能养蚕织布,男子不能耕田种地。
注释:¹鬻海之民:指海边靠煮海水卖盐为生的盐民。鬻,卖。²何所营:靠什么谋生。营:谋生。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输征。
衣食之源太寥(liáo)¹,牢盆²鬻就³汝输轮
译文:衣食没有来源,只好煮海来充抵官方的租税。
注释:¹寥落:稀少。²牢盆:煮盐的盆,一向由官家卖给盐民。³鬻就:煮成盐。⁴输征:缴纳租税。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年年春夏潮盈浦(pǔ)¹,潮退刮泥成岛屿²
译文:每年春夏时期,是收集海水的好时候。因为这时是海水潮起潮落的时候。潮水充盈于海边,等到潮水退去时,潮涨潮落的力量使海边的沙滩高低不平,堆成一个个岛屿的形状,将一部分潮水留住。
注释:¹浦:水边。此处指海边。²刮泥成岛屿:把含盐的泥刮起来堆得像岛屿一样。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风干日曝(pù)¹咸味加,始灌潮波²(liù)³成卤。
译文:等到风吹日晒时间久了,海水的盐味就增加了,这个时候才开始制成盐卤。
注释:¹曝:晒。²潮波:海水。³塯:通“溜”,过溜的意思。
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¹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译文:海水制成的卤水虽然很浓了,但是盐味还很淡,这时盐民不能闲着,而要到大山深处去砍柴以煮海水,使之最终变成盐。
注释:¹卤:没有煮以前的盐水叫做卤。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译文:深入到无穷的深山中砍柴是非常危险的劳动,因为随时都可能遇到豺狼虎豹,但不能因为有危险就去逃避,因为除此之外,别无生路可选,不得不早晨出发,傍晚回来。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船载肩擎(qíng)¹未遑(huáng)²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译文:砍得柴禾以后,船运肩扛,运出深山,一刻都不得停歇地运回来,立刻投人巨大的灶炉中。
注释:¹肩擎:肩背。擎:往上托,扛。²遑:闲暇,空闲。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¹
译文:柴禾堆积得高高的,燃起熊熊大火,从早烧到晚,最终才把原来的波涛烧成雪一样白的盐。
注释:¹雪:此处代指盐。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
自從潴(zhū)¹至飞霜²,无非假贷充餱(hóu)³
译文:自从把海水制成卤,再到制成像霜一样白的盐,几个月的辛苦过程中,盐民们靠什么生活呢?无非是向人家借贷来得到果腹的食物,聊以充饥。
注释:¹潴卤:积聚盐卤。潴:积水。²飞霜:煮成盐。³糇粮:干粮。指靠借贷来充饥。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秤入官中得微直¹,一缗往往十缗(mín)²偿。
译文:盐民们把制成的盐卖入宫中,只能得到少量的钱财,而这些钱常常还不够还所借的高利贷,因为借了一缗需要用十缗来偿还。
注释:¹直:值。²缗:一千钱串成一贯,称为一缗。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译文:就这样一年一年周而复始地辛苦劳动,一刻都得不到休息,心情一刻也得不到放松,每天都在为怎么也还不清的债务而发愁。因为官家的租税还没有缴完,放高利贷的又要来逼着还钱了。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驱妻逐子课¹工程²,虽作人形俱菜色。
译文:在家里,不但主要的劳动力要辛苦地劳动,还要赶着妻子和孩子去做他们不能胜任的工作。劳累和饥饿使全家人青黄寡瘦,面带菜色。
注释:¹课:督促。²工程:指煮盐的事。当时煮盐的卤水的出盐额官家皆有规定,而且煮成的盐需全部缴公,顾称这样的煮盐的劳作为工程。
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¹
译文:这些盐民们为什么这么劳苦辛酸?哪一天才能使他们过上不愁温饱的生活?
注释:¹母富子不贫:指代国家与百姓的关系。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译文:我们这个朝代本来是可以使天下人各得其所的,应该使国内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希望皇家的仁厚之德能尽快地推广到海边的盐民身上,使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
甲兵¹净洗征轮辍,君有馀(yú)²财罢盐铁³
译文:希望什么时候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太平幸福的生活,能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中解脱出来,希望政府有充足的财富,废除盐铁业的租税。
注释:¹甲兵:铠甲和兵器。此处指兵役。²馀:同“余”剩下来的,多出来的。³罢盐铁:自汉以来,盐铁就是国家的专卖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太平相业尔惟盐(yán)¹,化作夏商周时节²
译文:希望宰相能像调料中的盐梅一样,为治国发挥重要作用,使得国家变得像夏商周三代那样太平安乐。
注释:¹太平相业尔惟盐:古人将治国比喻为烹饪,宰相相当于调味的作料。²化作夏商周时节:夏商周是古代理想的太平盛世,所以作者希望罢除苛征横敛,改变成像三代一样好的太平时代。

  《鬻海歌》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鬻海之民何所营”至“牢盆鬻就汝输征”是写住在盐场的人们,没有养蚕织布和从事农业劳动的条件,经济生活来源无着,只好从事熬盐生产。

  第二段从“年年春夏潮盈浦”至“虽作人形俱菜色”。这一段,全面地反映了熬盐的人们艰难的劳动和痛苦的生活。这一段又可分三小段。第一小段从开头至“才得波涛变成雪”,是写熬盐的整个劳动过程,每年等到春夏的潮水退去以后,就把含有盐分的泥刮起来堆起来。经过风吹日晒,又把它“灌潮波塯成卤”,一方面要把这种盐卤的咸味调的浓厚得当,一面又要到有野兽的深山里去采木柴,早出晚归,有了木料,才能“投入巨灶炎炎热”,好不容易才把食盐制造好。第二小段,是“自从潴卤至飞霜”至“一缗往往十缗偿”。这四句写他们受到严重剥削,因为他们穷苦,在盐生产出来以前,他们靠借债过活,可是等到他们生产出盐秤入官中时,原来借一千钱现在却要用一万钱来偿还了。第三小段,从“周而复始无休息”至“虽作人形俱菜色”,写一年一年地这样周而复始地过去,官租和私租轮流地逼迫着他们,只得驱妻逐子也去拼命地劳动,但还是应付不了,而过度的劳动和饥寒交迫的生活却使他们一个个地变得面黄肌瘦了。

  第三段从“鬻海之民何苦辛”至“化作夏商周时节”,这里作者对盐户的痛苦生活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希望停止战争,罢免重税,皇帝和宰相以仁慈治理国家,使社会恢复的“三代之治”。

  《鬻海歌》的最大特点是对于盐户痛苦生活的描写的真实性和具体性。作者全面地具体地描绘了熬盐的整个生产劳动过程,又全面地写出了他们所受的多方面的压迫。这首诗是这些亭户的悲惨生活的反映,是对于残酷的剥削制度的血泪的控诉。诗的末尾表达了作者对这悲惨的一群的深切同情。他所希望实现的恢复“三代之治”的善良感情,在当时阶极对立社会中,无非是乌托邦的梦想。但是,他这种思想感情却是真实地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愿望的。《鬻海歌》比起柳永的许多词的价值要高得多,因为作者了熟悉这些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地描绘了他们凄凉的生活情景,以充满同情的笔为他们的痛苦呼吁,跟他那些只描写个人生活际遇的词比起来,意义和价值当然要大得多。

  《鬻海歌》中对盐民的深重灾难和灾难的根源揭示得相当深刻具体,表现出对盐民的深切同情。诗中的盐民之苦与自居易的《卖炭翁》中老翁之苦很相似,他们都是经历过常人难以想像的辛勤劳动获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温饱,但结果却都是被官家掳去。这种深重的灾难主要是统治阶层的巧取豪夺带来的。海边的盐民们从春到夏,靠借债过日子,晒盐煮盐,还有深山中豺狼虎豹所带来的生命之忧。按理说,人们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躲避,但他们却是“豹踪虎迹不敢避”。当然不是因为不畏惧,而是像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那位捕蛇者,除了自然界的威胁外,还有“猛于虎”的“苛政”。盐民还有捕蛇者“官租未了私租逼”的不幸周而复始,而这“一缗往往十缗偿”的私租,与常年未了的官租相结合,带给盐民的自然是无穷无尽的苦难。

  《鬻海歌》继承了《诗经》和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传统,表现前代诗人很少涉及的盐民生活,把制盐的过程写得详细真切。不是亲自去了解,不可能有如此效果。结尾的议论,与白居易新乐府的“卒章显其志”的模式相近,但在表达时更为婉曲,是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愿望,符合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钱钟书先生说,该诗和王冕的《伤亭户》是宋元两代“写盐民生活最痛切的两首诗”(《宋诗选注》)。

参考资料:
1、 (宋)柳永著胡传志,袁茹解评.柳永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5
2、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典文学教研组.宋代文学选读:华东师范大学函授部,1959:23-26

hǎi

liǔyǒng sòngdài 

hǎizhīmínsuǒyíng cánzhīgēng 
shízhīyuántàiliáoluò láopénjiùshūzhēng 
niánniánchūnxiàcháoyíng cháotuì退guāchéngdǎo屿 
fēnggānxiánwèijiā shǐguàncháoliùchéng 
nóngyándànwèixián cǎiqiáoshēnqióngshān 
bàozōnggǎn cháoyángchūyánghuán 
chuánzàijiānqíngwèihuángxiē tóuzàoyányán 
chénshāoshuòduīgāo cáitāobiànchéngxuě 
cóngzhūzhìfēishuāng fēijiǎdàichōnghóuliáng 
chèngguānzhōngwēizhí mínwǎngwǎngshímíncháng 
zhōuérshǐxiū guānwèiliǎo 
zhúgōngchéng suīzuòrénxíngcài 
hǎizhīmínxīn ānpín 
běncháoshīsuǒ yuànguǎng广huángréndàohǎibīn 
jiǎbīngjìngzhēngshūchuò jūnyǒucáiyántiě 
tàipíngxiāngěrwéiyán huàzuòxiàshāngzhōushíjié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