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出自 宋之问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jiù)¹郁岧(tiáo)(yáo)²,龙宫³锁寂寥。
译文: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注释:¹鹫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²岧峣:山高而陡峻的样子。³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¹
译文: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注释:¹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¹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译文: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注释:¹桂子:即桂花。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mén)¹登塔远²,刳(kū)³木取泉遥
译文: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注释:¹扪萝:攀援藤萝。扪,持、执。²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³刳:剖开。⁴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霜薄花更发¹,冰轻叶未凋²
译文: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注释:¹更发:(开得)更加旺盛。²凋:凋落。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sù)¹²³,搜对涤(dí)烦嚣
译文: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注释:¹夙龄:年轻的时候。²尚:喜欢。³遐:远。⁴异:奇异的美景、胜地。⁵搜:寻求。⁶涤:洗涤。⁷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¹
译文: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¹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língyǐn--sòngzhīwèn

jiùlǐngtiáoyáolónggōngsuǒliáo

lóuguāncānghǎiménduìzhèjiāngcháo

guìziyuèzhōngluòtiānxiāngyúnwàipiāo

ménluódēngyuǎnquányáo

shuāngbáohuāgèngbīngqīngwèidiāo

língshàngxiásōuduìfánxiāo

dàitiāntáikànshíqiáo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2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