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出自 孟浩然 《南归阻雪》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我行滞(zhì)¹宛许²,日夕望京豫(yù
译文:行程被大雪所阻,滞留在宛地,日暮时只能眺望着洛阳。
注释:¹滞:不流通,引申为滞留。²宛许:即宛地,泛指南阳以北。³京豫:指洛阳。唐时将洛阳设为东都。因其地属豫州,故称为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旷野莽(mǎng)茫茫¹,乡山²在何处。
译文: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苍茫的旷野,故乡的山河不知在何处。
注释:¹莽茫茫:郊野广漠无际。²乡山:故乡的山脉。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孤烟村际¹起,归雁天边去。
译文: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村中冉冉升起,迟归的大雁也早已飞到遥远的天边去了。
注释:¹村际:中间。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积雪覆平皋(gāo)¹,饥鹰捉寒兔。
译文: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被积雪覆盖,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注释:¹平皋:平原。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少年弄文墨¹,属意²在章句。
译文:我从少年时起就摆弄文墨,专注于诗词歌赋。
注释:¹文墨:写文章。²属意:倾心。章句:章节与句子。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十上¹耻还家,裴(péi)²守归路。
译文:可惜多次上京都没有考中,我现在已羞于回家了,只好彷徨而无奈地守在这回家的路上。
注释:¹十上:多次上书。此借此科考落第。²裴回:徘徊。

  此诗前四句交代时地,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的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的处境;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全诗表达了诗人忧郁和冷漠的心情。

  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对京豫的回顾和对乡山的渴望,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一个“望”字,让诗人哑口无言,痴呆傻愣。一个“莽”字,透露了诗人的心凉。

  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孤烟”、“归雁”、“饥鹰捉寒兔”等,一片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此时的处境。“孤烟”可以看成“孤”,此时看出诗人的内心的孤独。一个“覆”可以看出当时下雪之大。

  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十上”一词借远古的苏秦两手空空,失败而归,耻于回家的经历,抒发自己想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感慨。

  全篇写景抒情真实自然,曲折凄楚。“守”字写他在旷野上徘徊不已等待雪过之后重登归途,更表现出一种茫然呆滞、六神无主的心理与神态;如从深层的兴寄的角度看,则可看做是诗人在人生的出仕与归隐之间傍徨矛盾、最终不得不归隐的象征性描写。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38-39页
2、 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328页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