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的近义词
词语解释:

路不拾遗lùbùshíyí

(1)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

路不拾遗,国无狱讼。——·贾谊《先醒》
lost articles are always returned; no one picks up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time
引证解释:

⒈ 谓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

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亦作“路无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长幼异食,彊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

国语词典: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也作「道不拾遗」、「路无拾遗」。

网络解释:

成语解释

【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示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近义词】夜不闭户、拾金不昧

【反义词】世风日下、顺手牵羊

【语法】路不拾遗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路不拾遗

  • 路不拾遗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ù bù shí yí,是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