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
1. 性情平和,态度可亲,使人容易接近。
2. 形容文字深入浅出,容易理解。
⒈ 原作“平易近民”。谓态度谦逊温和,使人容易亲近。亦谓文字浅显明白,使人容易了解。
引《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唐白居易《策林》十二:“故周公叹曰:‘夫平易近人,人必归之。’”
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凡昌黎与东野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
刘师培《南北文学论》:“孔孟之言,亦最平易近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倘以为他秉性平易近人,所以憎恨了道学先生的谿刻,那是一种误解。”
态度和蔼亲切,容易接近。
如:「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
【解释】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示例】凡昌黎(韩愈)与东野(孟郊)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清 赵翼《瓯北诗话》卷三)
【近义词】和蔼可亲、平易近民、和蔼可掬、虚怀若谷、和颜悦色、一团和气、蔼然可亲
【反义词】咄咄逼人、盛气凌人、敬而远之、拒人千里、目中无人、凛然难犯、高高在上、高视阔步、炙手可热、飞扬跋扈
【语法】平易近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