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
交换子女以煮食充饥,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象。
⒈ 交换子女以煮食充饥,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象。
引《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史记·赵世家》:“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魏书·程骏传》:“飢寒切身,易子而食。静言思之,实怀叹息。”
章炳麟《满洲总督侵吞赈款状》:“往者,西北四省,岁遭大康,易子而食。”
亦省作“易子食”。 唐杜甫《别唐十五戒》诗:“飢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
交换小孩煮食充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形容天灾人祸时,极饥饿的惨况。《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如何?』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解释】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示例】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析骸以爨、析骸易子
【语法】易子而食作谓语、定语;形容灾后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