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形于色
(1)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的高兴或得意
⒈ 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
引《北史·高允传》:“允喜形於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篤老,大有所賚,得以赡客矣。’”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长乐公﹞於通衢遇友人郑賨,见其喜形於色,驻马恳詰。”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 李紈心下自然喜欢,但因不见了宝玉,不敢喜形於色。”
曹禺《日出》第四幕:“潘月亭喜形于色,由中门进来。”
喜悦之情流露脸上。
【解释】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示例】章奇先生喜形于色了。(蒋光慈《短裤党》二)
【近义词】眉飞色舞、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笑容可掬
【反义词】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怒形于色、不动声色、怒容满面、愁眉锁眼、愁眉不展、愁眉苦脸、义形于色、勃然变色、不露声色
【语法】喜形于色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