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
⒈ 古代寓言: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 智叟认为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不绝,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动,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见《列子·汤问》。后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
引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説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亦省作“愚移”。 唐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触愚移,倾缺其天枢地轴。”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它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
【解释】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处】《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近义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语法】愚公移山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