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
(1) 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用以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⒈ 后以“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或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引晋陶潜撰《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未受战乱破坏的理想社会,文中有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痛史》第十回:“宗仁道:‘这里还有妇女么?’ 金奎道:‘在下所部的士兵,多是衢州人,所以陆续有接了眷属来的,都住在此处。左右没事,就叫她们做些女红。我这山中便是个世外桃源了。’”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称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
如:「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真是个世外桃源 。」
【解释】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示例】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近义词】洞天福地
【反义词】人间地狱
【语法】世外桃源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