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常情
(1) 一般人所常有的思想感情
(2) 亦作“人情之常”
⒈ 人们通常具有的心情。
引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序:“文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蔽。”
《北史·齐冯翊王润传》:“登高远望,人之常情,鼠辈欲轻相间构,曲生眉目。”
明赵弼《赵氏伯仲友义传》:“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夫面前无饭锅而觉得无聊,觉得苦痛,人之常情也。”
一般情况下人的感情表现。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又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蔽。」《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既得陇,复望蜀,人之常情,既尝著滋味,如何还好罢得?」也作「人情之常」。
【解释】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出处】南朝 粱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序:“文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弊。”
【示例】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明 赵弼《赵氏伯仲友义传》)
【近义词】入情入理、天经地义
【反义词】不尽人情、不近人情
【语法】人之常情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