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不对马嘴
(1) 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符
⒈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引《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重合》:“皂隶兜脸打一啐,駡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马南邨《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诵了几篇祭文,背得烂熟。到了考试的时候,题目是祝寿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头不对马嘴。”
亦作“牛头不对马面”。 《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比喻答非所问或事情两不相符。《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只要人家拿了他一派臭恭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他亦快乐。」《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也作「牛头不对马面」。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示例】老师提出的问题他由于精神分散而没听清楚,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
【近义词】驴唇不对马嘴、答非所问
【反义词】头头是道
【语法】牛头不对马嘴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