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不敌众
(1) 较少的敌不过众多的,形容力量悬殊,无法对抗
⒈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引《逸周书·芮良夫》:“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
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群恶之所疾,寡不敌众,孤不胜群。”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徐信虽然有三分本事,那溃兵如山而至,寡不敌众,捨命奔走。”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四:“喻云纪沿途抛掷炸弹,一人奋勇当先,敌人见之无不丧胆。但终因寡不敌众,横身被创,最后弹尽力竭,为敌所俘。”
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解释】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示例】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近义词】众寡悬殊、强弱悬殊、众寡不敌、敌众我寡
【反义词】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众擎易举
【语法】寡不敌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