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
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⒈ 伯夷叔齐让国远去,耻食周粟,终于饿死, 孔子谓其求仁而得仁,无所怨。后多用为适如其愿之意。
引语本《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真人俯思良久,顾罗生笑曰:‘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復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
求取仁德即得到仁德。语本《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后指如愿以偿。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退思此语,抚省初心;求仁得仁,又何不足之有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七.姑妄听之三》:「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
【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示例】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近义词】如愿以偿
【语法】求仁得仁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