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伤痛入于骨髓。形容极其伤心。
⒈ 谓伤痛入于骨髓。形容极其伤心。
引《后汉书·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三国志·蜀志·孙乾传》:“后表(刘表 )与袁尚书,説其兄弟分争之变,曰:‘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
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少陵﹞《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前后《出塞》诸篇,悲戍役也……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
伤心、怨恨到了极点。《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三国志.卷三八.蜀书.孙干传》:「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也作「痛切心骨」、「痛心刻骨」。
【解释】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示例】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三国志 蜀志 孙乾传》)
【近义词】悲痛欲绝、痛心切骨
【语法】痛心入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伤心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