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
(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进出
(2) 形容言语文章条理不清,意思含糊
⒈ 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
引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吞吐百川,写泄万壑。”
唐卢仝《月蚀》诗:“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
宋范成大《望海亭赋》:“惊玉池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南录》:“烟靄云涛,吞吐变化。”
赵光荣《里湖纪游》诗:“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⒉ 指道家的吐纳之术。
引晋葛洪《抱朴子·极言》:“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⒊ 倾诉;谈吐。
引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难吞吐,没气路,短嘆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清江炳炎《念奴娇·雍正甲辰》词:“因念煖酒扶春,含毫意邈,吞吐淹羣雅。”
⒋ 言语支吾,含混不清。
引明单本《蕉帕记·议婚》:“我适纔言词吞吐,思歟,这姻缘可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生方读,惊问所来,词涉吞吐。”
老舍《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呼气与吸气。即道家所说的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