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
(1) 比喻控制猛烈的潮流,挽救危险的局势
⒈ 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面。
引语本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
柯岩《岚山情思》:“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像青年时代一样:横刀跃马,驰骋沙场,力挽狂澜,虽万死而不辞呵!”
马国征《瞻仰梅园新村周总理故居》诗:“亲临虎穴安天下,力挽狂澜拯众民。”
阻遏、扭转异端邪说的横行。语本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元.王恽〈挽李子阳〉诗二首之二:「笔端力挽狂澜倒,袖里亲携太华来。」
【解释】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示例】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
【近义词】扭转乾坤、砥柱中流
【反义词】力不能支、力不从心
【语法】力挽狂澜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