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哗啦
1.
2. 象声词,用来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
3. 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亦称“稀溜哗啦”
⒈ 形容毫不费劲或七零八落破败不堪的样子。
引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正下不来炕,揭不开锅盖,就来了八路军三五九旅第三营,稀里哗啦把胡子打垮。”
形容物体滑落、撞击的声音。
如:「她一个不留神,手中的盘子稀里哗啦的碎了一地。」
【解释】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三更时候,又赶上大风大雨,只听得稀里哗啦,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
【示例】徐光耀《平原烈火》:“鬼子进一步,国民党退两步,稀里哗啦地丢地方。”
【近义词】稀哩哗啦
【语法】稀里哗啦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