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唇相讥
(1) 唇:唇舌,代指言语;讥:讥讽。反过来讥讽对方
⒈ 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参见“反脣”、“反脣相稽”。
引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义》:“於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脣相讥也。”
亦作“反唇相讥”。 巴金《秋》一:“‘三妹,你怕什么?我又不会把你嫁给枚表弟,’ 觉民反唇相讥地说。”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姑娘听出话里带刺,并没反唇相讥。”
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斥、责问对方。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例》:「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也作「反唇相稽」。
【解释】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讥:讽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讥讽对方。
【出处】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示例】济渡满不买帐,反唇相讥:“皇上信得过我,干您哪一条?”(华而实《汉衣冠》七)
【近义词】反唇相稽
【反义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语法】反唇相讥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争斗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