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百姓们不畏惧统治者的高压政策时,那么百姓的反抗斗争就要来了。统治者不要逼迫百姓使百姓不得安居,不要压榨百姓使人民难以生存。想要不被百姓厌恶,就不要压迫百姓。所以有道的圣人有自知之明,不自持己见,不自我表现,但求自爱而不自显高贵。所以舍弃自见、自贵、才能获得自知、自爱。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