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亲尝百草疗民疾

  却说神农氏既教百姓耕种,益利于民,民心大悦。一日,帝同百官出猎,见百姓面皆黄肿,有风湿之病。帝心不安,甚怜之,回朝升殿,群臣侍立,帝曰:“朕出巡四郊,见民脸有黄色,身似浮肿,必有疾病,或虚者、实者、寒者、热者,或寒热相半者,朕想非药不治。须遍采天下异草,朕亲尝之,若性寒者,汇治热病;性热者,汇治寒病;其体虚者用补药,实者用清药。如此,民不至于夭死也。”群臣听罢,皆再拜而奏曰:“我主天恩施及人民,无有疾病之苦,虽三皇至今未有如是者,圣上莫大之功,万世感戴矣!”帝大悦,传旨晓谕天下:凡地中所出各色草木,俱要连根收取解至京都。群臣皆散朝而出。

  使臣领旨往各镇诸侯处,众诸侯接旨,传与守土官员,着乡民取采草木叶根前来交纳。不一载,众诸侯各将天下草木叶根枝皮俱取齐解入京都。炎帝设朝,群臣山呼礼毕,传事官奏曰:“启上我主!今有各处诸侯解到药草,见在朝门外候旨。”帝命宣入。各解官呈上草木等药,或有百样者,或有五七十样者,或内有相同者,帝于龙书案上一一观看,大悦。命内使扛入后宫,厚赏解官而回。

  朝散,百官退出,帝入后宫。莽氏接驾礼毕,后曰:“主上退朝何晏?”帝曰:“朕前出巡荒郊,因见民人黄肿有病,非热即寒,非虚即实,故此生疾。朕思地中草木根叶必有冷热温凉之性,朕遣使命天下诸侯,凡有草木枝实,俱解入朝。昨各处皆进至矣,今令扛入后宫。朕必亲自尝之,贤卿无离朕旁。倘遇有毒之药,以便制解。”后领诺。帝命排香花灯烛,拜告天地。祈祷已毕,坐于蟠龙御座之上,即命左右近侍将各处进来之药一一拣视。同者,去之;不同者,皆亲尝之。但见其先试尝甘草,味甘平无毒,善能解诸药毒,药中最良者,故首载之《本草》。

  次嚼乌梅,遽齿酸而津液生。

  才及皂角,入鼻嚏以气通,

  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

  滋阴膠知疽发所在,硝未救脑痛欲亡,

  龟尿解毒,鼠骨生牙,

  血投藕而不凝,漆得蟹而自散,

  龙髓可熬桂作水,蟾膏乃软癤如泥。

  若此之类,不可枚举。一日遇毒药十二味,神而化之。命后将此补泻温凉寒热等药各放一处,帝辨其君臣佐使之义。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帝百药尝完,一日升殿。群臣朝毕。帝曰:“朕今将诸草本果叶根皮,俱亲尝过,皆识某药治某病,补泻、温凉、寒热、冷燥,无有不别分为君臣佐使之用,以疗民疾。作有方书可法,颁布天下,使万民永不受其病苦矣。又令民用山水为饮,水不可饮者,朕亦为之辨别。凡泉水非自出者,深渊之处、久滞不干、污浊毒聚之水,切不可饮。人若饮之,不死即病。惟开地深丈余,自然水出,名曰泉水,清而且甜,方可饮之,则疾病不生矣。”群臣奏曰:“自三皇继立,民物虽夥伙,代有制作,如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自若也:自我主初得天下,即兴救民之心,忧民之食,闵民之病,断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躬亲畎亩,耕种收藏,农事有赖矣。又见天时寒燠,民常患之,我主亲尝药味,察寒温平热之四等,辨君臣相佐之二区。一日之间遇十二毒,幸天化之,不受残害。乃作《方书》,以兴医道,民有疾病,皆蒙圣惠。复穿地为泉,不致毒水之染,恩垂万世,赖无穷功德矣!”帝闻奏大悦,重赏群臣而散。

  自炎帝治世以来,其俗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利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天时人事,可称圣世。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开辟演义》,(明)周游编辑的历史演义小说。《开辟演义》,全称《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到周武王吊民伐罪,叙事严谨,渲染帝王事迹,笔类《三国志演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