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丹毒

  斑疹一证,虽已有正门详载,然彼以小儿麻 为言。其有非麻 ,而无论大人小儿,忽患斑疹小疮者,此虽与彼相类,而实有小异也。是亦不可不辩而治之,盖多由风热外感之证耳治此之法,脉浮而身热有表证者,惟散风邪为主。脉浮而数者,祛风兼清热。脉沉滑而无表证者,清火为主。脉浮沉俱滑数,而表里兼见者,宜表里双解之。然惟小儿多有此证,须察其表里虚实,酌而治之可也。总之小儿脆弱,宜安里之药多,攻发之药少;秘则微泄之,结则微导之,但令邪气不壅而散之易,则证轻而儿自安矣。大抵身温暖者顺,身凉者逆。

  王海藏曰:前人云,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曰:首不可下者,为斑未见于表,下则邪气不得伸越,此脉证有表而无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为斑毒已显于外,内无根蒂,大便不秘,本无一切里证,下之则斑气陷逆,故禁尾不可下也。

  洁古曰:斑疹之病,其为证各异。发 肿于外者,属少阳三焦相火也,谓之斑。小红靥行皮肤之中不出者,属少阴君火也,谓之疹。凡见斑证,若自吐泻者多吉,慎勿乱治,谓邪气上下俱出也。若斑疹并出者,其邪必甚,小儿难胜,是以多生别证也。然首尾皆不可下。

  立斋曰:凡小儿丹毒,遍身俱赤,不从砭治,以致毒瓦斯入腹,则不救。盖此证,乃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相火而合起也。如霞片者,须砭去恶血为善。如肿起赤色,游走不定者,宜先以生麻油涂患处砭之,以泄其毒。凡从四肢起入腹者,不治。虽云丹有数种,治有数法,无如砭之为善。常见患重者,不用砭法,俱不救。

  一妇人,患斑作痒,脉浮。以消风散,四剂而愈。

  一妇人,患斑作痒,脉浮数。以人参败毒散,二剂少愈,更以消风散,四剂而安。

  一男子患斑,色赤紫 痛,发热喜冷,脉沉实。以防风通圣散,一剂顿退,又以防风败毒散加芩、连,四剂而愈。

  一老人患疹,色微赤,作痒发热。以人参败毒散,二剂少愈,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山栀而愈。

  一小儿患疹,发热作痛,烦渴,欲以清凉饮下之。诊其脉不实,举指不数,此邪在经络也,不可下,遂以解毒防风汤,二剂而愈。此证小儿多患之,须详审在表在里,及邪之微甚而治之。

  一儿作痒发热,以犀角散一剂作吐泻,此邪气上下俱出也,毒必自解。少倾吐泻俱止,其疹果消。吐泻后,脉见七至,此小儿和平之脉也,邪已尽矣。不须治,果愈。(俱薛按)一男子患丹毒, 痛便秘,脉数而实,服防风通圣散不应,令砭患处,去恶血,仍用前药而愈。

  一小儿,腿患丹,如霞,游走不定,先以麻油涂患处,砭出恶血,毒即渐散。更以神功托里散,一剂而安。

  一小儿患丹毒,外势虽轻,内则大便不利,此患在脏也,服大连翘饮,敷神功散而瘥。

  一小儿遍身皆赤,砭之,投解毒药而愈。尝治小儿丹毒便秘,或烦躁者,服五福化毒丹亦效。(俱薛按)一、白虎丹方治,在外科方二九二。

《景岳全书》,明代张景岳撰,六十四卷。首选《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作者经验,自成一家之书。《全书》成于景岳晚年,在其殁后刊行。首为《传忠录》三卷,统论阴阳、六气及前人得失。次《脉神章》三卷,载述诊家要语。再次为《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又《本草正》,论述药味约三百种。另载《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别论补、和、寒、热、固、因、攻、散等“八略”。此外,并辑妇人、小儿、痘疹、外科方四卷。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