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疮下·痘痈痘毒

  (又痘母,见前怪痘形证)痘发痈毒者,亦名痘母。经曰:痘前发母者凶,痘后发母者半吉半凶,大都毒发不透,必发痈疽,故蕴结于经络之间。然其壅结也犹无足虑,而惟其不能消散,及治之不得其法,则乃为可虑。然散之之法,当知要领,其在虚实之辩而已。如痘痈之有大毒者,不得不为解毒,有大热者,不得不为清火,俟火毒略清,盒饭调理脾气。其有外虽见热而内本不足者,则当专用托法,务令元气完固,饮食不减,则毒无不化,何害之有?若不察根本强弱,而但知攻毒清火,则无不伤脾,多致饮食日减,营气日削,脓血不化,毒日以陷,而痘变百出矣。

  所以痘疮始末,皆当以脾气为主,苟不知此,则未有中气虚败而痘能保全者。

  痘痈初起,壅盛疼痛,元气无损,饮食如常者,宜先用连翘归尾煎,或仙方活命饮以解其毒,俟毒瓦斯稍平,即当用四君、归、 之类,以补托元气。

  凡用托里之剂,如痈毒内无大热,亦无便闭烦渴等证,或素非强盛之质,或以阴毒深陷,形不 突,不红肿,不化脓,痛有不甚者,此其毒皆在内,俱速宜用托里之药,以六气煎加金银花、甘草节、防风、荆芥、白芷、穿山甲、牛蒡子之类,如阳气不足者,仍可加肉桂、附子,用酒水各半煎服,或全用酒煎亦可,或托里消毒散俱可酌用。

  凡内热晡热而饮食少思者,多属脾胃不足,血气虚弱,宜六气煎或温胃饮,加金银花、白芷。若痈毒色白而作痒者,气虚也,治同上。若根赤而作痒者,血虚血热也,宜四物汤加丹皮、白芷。若肿而不溃者,血气虚也,托里消毒散或加肉桂。若溃而不收者,脾气虚也,宜六气煎或六物煎加肉桂。

  凡饮食如常而内外俱热,痈毒肿痛,或烦渴,或大小便俱热涩者,宜大连翘饮,或仙方活命饮,可间用之。若饮食如常,内热作痛,或兼口舌生疮者,宜间用射干鼠粘子汤。

  痘毒发痈,有结硬实热难解者,宜排毒散。

  痘后发痈疖者,乃痘中未尽之毒,留于经铬肢节而为痈肿也,或解毒,或清火,各有所宜。凡欲表里兼解者,宜柴胡麦门冬散;欲润肠解毒者,宜消毒散及四顺清凉饮;欲凉血解毒者,宜犀鱼地黄汤;欲清火利便解毒者,宜大连翘饮。

《景岳全书》,明代张景岳撰,六十四卷。首选《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作者经验,自成一家之书。《全书》成于景岳晚年,在其殁后刊行。首为《传忠录》三卷,统论阴阳、六气及前人得失。次《脉神章》三卷,载述诊家要语。再次为《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又《本草正》,论述药味约三百种。另载《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别论补、和、寒、热、固、因、攻、散等“八略”。此外,并辑妇人、小儿、痘疹、外科方四卷。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