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疮下·溃烂

  痘疮脓熟或微有溃烂者,亦常候也。惟于未成脓之先即有溃者,此名斑烂;有当靥不靥而身多破烂不收者,此名溃烂。良由未出之先,当发散而不发散,则热毒内藏,必溃烂而兼喘促闷乱,或不当发散而误发散,则表虚毒滥亦致遍身溃烂,此皆不善表之故也。又有阳毒内炽,火盛脉实,便结喜冷而失于清利,以致阳明蓄热,肌肉溃烂者,此不善解毒之故也。故治此之怯,表热者仍宜清理火邪,表虚者即宜补养营卫。且脾主肌肉,尤宜调脾进食,务令大便得,所以生肌解毒。但解毒不至于过冷,调养不至于太热,必得中和,方为良法。

  表虚不收者,必其卫气不足,别无热证,宜十全大补汤之类,或去肉桂,加防风、荆芥穗,多服自愈。

  火盛胃热溃烂者,宜大连翘饮之类;若大便秘者,以猪胆导之。

  痘疮或发表太过,或清解过当,以致表里俱虚,阳气不守,则内为泄泻,外为溃烂,急当救里,宜陈氏十二味异功散,或九味异功煎。

  溃烂脓水淋漓者,以败草散,或荞麦散衬之。若斑烂作脓痛甚者,以天水散和百花膏敷之。

  痘疮衣以浓绵,围以浓被,或向火偎抱,或任其饮酒,未七日而靥,日期未足,其收太急,以致自面至腰溃烂平 不作痂者,盖此非正靥,乃倒靥也,急宜解去衣被,勿近火,勿饮酒。因立一方,用黄 、白芷以排脓,防风、蝉蜕以疏表,青皮、桔梗以和中,牛蒡子、甘草以解毒。服后溃疮复胀,则中外毒瓦斯俱得无留,而渐可收矣。

《景岳全书》,明代张景岳撰,六十四卷。首选《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作者经验,自成一家之书。《全书》成于景岳晚年,在其殁后刊行。首为《传忠录》三卷,统论阴阳、六气及前人得失。次《脉神章》三卷,载述诊家要语。再次为《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又《本草正》,论述药味约三百种。另载《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别论补、和、寒、热、固、因、攻、散等“八略”。此外,并辑妇人、小儿、痘疹、外科方四卷。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