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疟病脉证并治

  师曰:疟病其脉弦数者,热多寒少;其脉弦迟者,寒多热少。脉弦而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汗之,针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当于少阳中求之。

  问曰:疟病以月一发者,当以十五日愈,甚者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必有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方

  鳖甲 柴胡 黄芩 大黄 牡丹 (庶虫)虫 阿胶

  右七味,各等分,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饮者,白饮亦可。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悗,手足热而欲呕,此名疸疟,白虎加桂枝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疟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作呕,此名温疟,宜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方(即前方去人参一味)

  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和服半钱匙。

  柴胡桂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括萎根四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便愈。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共10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