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燥病脉证并治

  伤燥,肺先受之,出则大肠受之,移传五脏,病各异形,分别诊治,消息脉经。

  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满痛甚则唾血,脉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肺也,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若移于大肠,则大便难,口渴,欲饮热,脉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之。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方

  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燥病,口烂,气上逆,胸中痛,脉大而涩,此燥邪乘心也,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主之。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目赤,困苦,咽干,胁下痛,脉弦而数,此燥邪乘肝也,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主之。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

  黄芩三两 牡丹皮二两 栝蒌实大者一枚(捣) 半夏半升(洗)枳实二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一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燥病,咽干,喉痛,少腹急痛,小便赤,脉沉而急,此燥邪移肾也,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主之。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

  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茯苓三两 栝蒌根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共10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