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痢第十五

  (方十九首)

  胶蜡汤
  治产后三日内下诸杂五色痢方。

  阿胶 黄柏(各一两) 蜡(如博棋三枚) 当归(一两半) 黄连(二两) 陈廪米(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纳胶蜡,令烊,分四服,一日令尽。

  桂蜜汤
  治产后余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方。

  桂心 干姜 甘草(各二两) 附子(一两) 蜜(一升) 当归(二两) 赤石脂(十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煎一两沸,分三服,日三。

  治产后下赤白,腹中绞痛方∶

  芍药 干地黄(各四两) 甘草 阿胶 艾叶 当归(各八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

  治产后赤白下久不断,身面悉肿方∶

  大豆(微熬) 小麦 蒲黄(各一升) 吴茱萸(半升)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此方神验。亦可以水五升,酒一斗,煎取四升,分四服。

  治产后痢赤白,心腹刺痛方∶

  薤白(一两) 当归(二两) 酸石榴皮(三两) 地榆根(四两) 粳米(五合)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必效方》加浓朴一两,阿胶、人参、甘草、黄连各一两半)

  当归汤
  治产后下痢赤白,腹痛方。

  当归 龙骨(各三两) 干姜 白术(各二两) 芎 (二两半) 甘草 白艾(熟者)附子(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一日令尽。

  白头翁汤
  治产后下痢兼虚极方。

  白头翁 阿胶 秦皮 黄连 甘草(各二两) 黄柏(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日三。

  鳖甲汤
  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方。

  鳖甲(如手大) 当归 黄连 干姜(各二两) 黄柏(长一尺,广三寸)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千金翼》加白头翁一两

  龙骨丸
  治产后虚冷下血及谷下昼夜无数,兼治产后恶露不断方。

  龙骨(四两) 干姜 甘草 桂心(各二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丸,暖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一方用人参、地黄各二两。

  阿胶丸
  治产后虚冷洞下,心腹绞痛兼泄泻不止方。

  阿胶(四两) 人参 甘草 龙骨 桂心 干地黄 白术 黄连 当归 附子(各二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温酒服二十丸,日三服。

  泽兰汤
  治产后余疾,寒下冻脓,里急,胸胁满痛,咳嗽、呕血,寒热,小便赤黄,大便不利方。

  泽兰 石膏(各二十四铢) 当归 甘草 浓朴(各十八铢) 远志(三十铢) 本 芎(各十五铢) 干姜 人参 桔梗 干地黄(各十二铢) 白术 蜀椒 白芷 柏子仁 防风 山茱 白皮 麻子仁(各半升)

  上二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纳桑白皮,煮取七升半,去之,纳诸药,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干地黄汤
  治产后下痢方。

  干地黄(三两) 白头翁 黄连(各一两) 蜜蜡(一方寸) 阿胶(手掌大,一枚)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蜡令烊,分三服,日三。(《千金翼》有干姜一两)

  生地黄汤
  治产后忽着寒热下痢方。

  生地黄(五两) 甘草 黄连 桂心(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赤石脂(二两) 淡竹叶(二升,一作竹皮)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叶,取七升,去滓,纳药,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

  蓝青丸
  治产后下痢方。

  蓝青(熬) 附子(炮) 鬼臼 蜀椒(各一两半) 浓朴 阿胶(炙) 甘草(各二两) 艾叶 龙骨

  上十四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每服以饮下二十丸。一方用赤石脂四两。

  赤石脂丸
  治产后虚冷下痢方。

  赤石脂(三两) 当归 白术 黄连 干姜 秦皮 甘草(各二两) 蜀椒 附子(炮各一两)

  上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千金翼》作散,空腹饮服方寸匕。)

  赤散
  治产后下痢方。

  赤石脂 代赭(各三两) 桂心(一两)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日愈。

  黑散
  治产后下痢方。麻黄 贯众 桂心(各一两) 细辛(二两) 甘草 干漆(各三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五撮,日再。五日愈。麦粥下尤佳。

  黄散
  治产后下痢方。

  黄连(二两) 黄芩 虫 干地黄(各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日愈。

  龙骨散
  治产后痢方。

  五色龙骨 代赭 赤石脂 黄柏根皮(蜜炙令焦) 艾(各一两半) 黄连(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