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 支卓然标新理於二家之表,立异义於众贤之外。”
谓支解释《庄子·逍遥游》篇,有新的独到见解,与郭象、向秀诸家不同。后因以“标新立异”谓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以自附于‘风雅之林’又并不想另树一帜,因此也决不标新立异。”
巴金《春》五:“人家都这样讲,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
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以表示与众不同。《隋唐演义.第三一回》:「但今作者,止取体艳句娇,标新立异而已,原没甚骨力规则。」也作「标新领异」、「标新取异」。
【解释】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示例】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近义词】独树一帜、另起炉灶、别出心裁
【反义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人云亦云
【语法】标新立异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