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应心
(1) 嘴里说的不相应于心中想的
⒈ 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张飞曰:‘弟自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诸般听人劝諫便了。’ 糜竺曰:‘只恐口不应心。’”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养娘替玉郎梳粧,低低説道:‘官人,你昨夜恁般説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倘被他们晓得,却怎处?’”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班长又口不应心地继续说了下去。”
【解释】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示例】你答应了不卖书,怎么又口不应心,卖了呢?
【近义词】口是心非、心口不一
【反义词】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语法】口不应心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