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毕露
(1) 清楚地显示出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完全暴露
(2) 显示出真正的面目;伪装被彻底揭开
⒈ 本来面目完全暴露。
引邓拓《燕山夜话·三种诸葛亮》:“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六章:“吴禹平拿出了一张小小的纸条,微微一笑说:‘凭着这张小纸条,就可以叫王忠这伙反动家伙原形毕露。’”
原本的形貌、面目完全暴露出来。
如:「经过他明查暗访,终于找出内贼,使其原形毕露。」
【解释】原形:本来面目;毕露:完全暴露。本相完全暴露了。
【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示例】白纸黑字,虽说印的是魑魅魍魉的话,也未始不可发生另外一种作用:原形毕露,看它往哪里逃遁呵!(何其芳《理性与历史》)
【近义词】真相大白、暴露无遗、不打自招
【反义词】不露声色、鬼头鬼脑、藏头露尾、匿影藏形
【语法】原形毕露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