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造车
(1) 原指按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车。用起来也很合辙。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自作主张,不合实际
⒈ 后比喻办事只凭主观想象,不管客观实际。
引宋朱熹《〈四书〉或问》卷五:“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宋陈亮《谢陈同知启》:“伏念某少览古书,恐遂流於无用;晚更世故,始渐见於难通。岂求田问舍之是专,亦闭门造车之可验。”
蔡元培《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既然经过什么正式的会议议决的,比较的容纳多数意见,总胜于私人闭门造车的了。”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二》:“他们的任务在于把群众政治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再使之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得了,你别闭门造车来杜撰故事吧!’ 道静笑着打断晓燕的话。”
按照一定的规格在家里造车。后比喻凡事只凭主观思想办事,不问是否切合实际。
如:「为人做事,应多方请教,以免流于闭门造车。」
【解释】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现用以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事;不符合客观实际。
【出处】宋 朱熹《或问》第五卷:“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示例】自以为闭门造车,出而合辙,而门外之辙与其所造之车,果相合否。(严复《救亡决论》)
【近义词】拒谏饰非、独断专行
【反义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语法】闭门造车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多用于批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