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魂颠倒
(1) 指心意迷乱、神情恍惚、失去常态
⒈ 形容极为向往、入迷。
引《老残游记》第二回:“不过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
柔石《二月》五:“听说她在外边读书,有许多青年竟被她弄的神魂颠倒。”
⒉ 心神不宁,失去常态。
引明王玉峰《焚香记·陈情》:“你看一堂神圣,从早拜告到如今,都不採着奴家,烦絮得神魂颠倒,心恍恍睡魔催。”
《邻女语》第四回:“谁知这蒲臺县县城,因为灾情过重,衣食难週,人人闹得神魂颠倒。”
瞿秋白《文艺杂著·鞘声》:“后一班‘无用的人’……偏要张口纲常闭口道德,自觉无所依傍摇摇欲堕,处世忧惧不宁神魂颠倒。”
精神恍惚,心意迷乱。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二六出》:「烦絮得神魂颠倒,心恍恍睡魔催。」《老残游记.第二回》:「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也作「梦魂颠倒」。
【解释】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示例】他被那些书弄得神魂颠倒。
【近义词】神不守舍、魂不守舍
【反义词】神色不动、若无其事、无动于衷
【语法】神魂颠倒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