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月
(1)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2) 也说“水中捞月”
⒈ 同“海中捞月”。
引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四:“前一种希望,虽然费了许多心机,耍了不少花头,却终是海底捞月。”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一:“我在心里想:这不等于是海底捞月吗?弄得不好,便只好走路回去了。”
⒉ 形容自下而上的兜底动作。
例如:他猛然一个鹞子翻身,球拍紧贴地面,海底捞月似地救起一只险球。
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如:「他是有名的铁公鸡,跟他借钱,简直是海底捞月,我看是没指望了。」也作「海中捞月」。
如:「他猛下腰,来个海底捞月,就把球救了起来。」
【解释】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示例】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底捞月。(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
【近义词】徒劳无力、海底捞针、枉费心机、徒劳无功
【反义词】立杆见影、行之有效、立竿见影
【语法】海底捞月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