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国家将亡时的充满悲愁哀思的乐音。
引《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史记·乐书》引此文, 张守节正义云:“亡国,谓将欲灭亡之国,乐音悲哀而愁思。”
《北史·隋纪上》:“又设亡陈女乐,谓公卿等曰:‘此声似啼,朕闻之甚不喜,故与公等一听亡国之音,俱为永鉴焉。’”
⒉ 指淫靡的音乐。
引《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 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
国家将灭亡时充满愁苦哀思的音乐。
【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示例】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林四娘》)
【近义词】靡靡之音
【反义词】哀而不伤
【语法】亡国之音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