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心情迷惘,像失落了什么似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俄,见一少女经门外过,望见王,秋波频顾,眉目含情,仪度嫻婉,实神仙也。
引王素方直,至此惘然若失。”
康濯《水滴石穿》第一章:“杨九拾起两枝枯枝,惘然若失地在树底下搁着的空碗上敲打着什么音乐。”
惆怅失意,有如失去了什么似的。《聊斋志异.卷五.鸦头》:「俄,见一少女经门外过,望见王,秋波频顾,眉目含情,仪度娴婉,实神仙也。王素方直,至此惘然若失。」也作「惘然如失」、「惘若有失」。
【解释】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示例】黄通理惘然若失,无法可施,急忙赶至衙前。(清 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近义词】怅然若失、若有所失
【反义词】胸有成竹、怡然自得
【语法】惘然若失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怅惘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