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
(1) 比喻粗鲁不精细;疏略不慎密
(2) 比喻大概的情形
⒈ 亦作“粗株大叶”。
⒉ 形容简略概括。
引《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 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明文徵明《题沉石田临王叔明小景》:“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
《何典》第十回:“﹝活死人﹞也将别后事情,粗枝大叶説与他听了。”
⒊ 形容粗疏,不精细。
引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娘呵!我看不的你这般粗枝大叶,听不的你那里野调山声。”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可是个粗枝大叶,有嘴无心的人。”
比喻疏略,做事不细密。
【解释】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又比喻不周密、不详细或比喻粗略的轮廓。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8卷:“《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示例】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赵树理《地板》)
【近义词】粗心大意
【反义词】精雕细刻、小心谨慎、一丝不苟、谨小慎微、细针密缕、精摹细琢、刻画入微
【语法】粗枝大叶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作风草率,不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