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蓄
(1) 不管来源和性质如何,一概收容积蓄。形容博采众议
⒈ 并,也写作“并”。
引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疎,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
秦牧《艺海拾贝·镜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需要兼收并蓄,不可偏废。”
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收罗、包含在内。宋.朱熹〈己酉拟上封事〉:「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也作「兼容并蓄」、「俱收并蓄」。
【解释】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指吸收、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示例】对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不能兼收并蓄。
【近义词】兼容并包、兼而有之
【反义词】不可兼得
【语法】兼收并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把不同性质东西收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