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见
(1) 引导入见
⒈ 引导入见。旧指皇帝接见臣下或宾客时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
引《汉书·两龚传》:“徵为諫大夫,引见。”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自繫廷尉,有詔勑出,后復引见。”
宋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⒉ 泛指引导相见或介绍。
引《西游记》第五七回:“沙僧作礼毕,道:‘有一件事,特来朝见菩萨,烦为引见引见。’”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二:“副官处说的,司令长官睡了,不能惊扰他,要等到清早才可以引见。”
靳以《去路》:“我给你引见引见。”
曹禺《日出》第三幕:“翠喜 :‘(朝胡四)胡四爷。(指福升)四爷,您引见引见。’”
⒊ 清制特指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授官时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带领朝见皇帝。
引清严有禧《漱华随笔·知县改授》:“近雍正年间,屡有引见知县奉旨改京员者。”
《红楼梦》第一〇二回:“正在吏部説话的时候,来了一个江西引见的知县。”
《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那年考取御史,引见下来,头一个就圈了他。”
巴金《家》十二:“第二年爹以过班知县的身份进京引见去了。”
⒋ 接见。
引《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时右扶风琅邪徐业,亦大儒也,闻玄诸生,试引见之,与语,大惊曰:‘今日相遭,真解矇矣!’”
《梁书·袁昂传》:“俭时为京尹,经於后堂独引见昂。”
清钮琇《觚賸·酒芝》:“太仓王司马岵云备兵九江,校士列郡,拔太虚第一,引见之。”
介绍、相见。
引
⒈ 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⒉ 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⒊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
⒋ 退却:引退。引避。
⒌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⒍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casue、cite、lead、leave、lure、make、quote、stretch
to pull, draw out, attract; to stretch
见(見)
⒈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⒉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⒊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⒋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⒌ 会晤:会见。接见。
⒍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⒎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见(見)
⒈ 古同“现”,出现,显露。
⒉ 古同“现”,现存。
appear、catch sight of、meet with、opinion、refer to、see、view
睹
会意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