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伊阙伊阙的意思_解释_造句

quē

伊阙

拼音 yī quē 注音 一 ㄑㄩㄝ
拼音 yī quē 注音 一 ㄑㄩㄝ
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三包围结构)
伊阙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

古关名。在伊阙山上。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 伊水流经其间,故名。

《左传·定公八年》:“秋, 晋士鞅会成桓公,侵郑,围虫牢,报伊闕也,遂侵衞。”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闕。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歷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闕矣。 春秋之闕塞也。”
唐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邙山,丘陵对于伊闕。”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贾让言禹凿龙门,辟伊闕,析底柱,破碣石。”
清姚鼐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有“西登闕塞眺黄河”之句。 郭沫若《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秦将白起战败韩国,斩首二十四万于伊阙。”

⒉ 古关名。在伊阙山上。 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

《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闕、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

网络解释:

伊阙

  • 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
  • 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沿用至今。
  • 字义分解
    读音:yī

    基本字义

    yī(一)

    ⒈  彼,他,她:伊说。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⒉  文言助词:下车伊始。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⒊  姓。

    异体字

    • ?
    • ?
    • ?
    • ?
    • ?

    汉英互译

    he or she

    造字法

    形声:从亻、尹声

    English

    third person pronoun; he, she, this, that

    读音:quē

    基本字义

    阙(闕)quē(ㄑㄩㄝ)

    ⒈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⒉  过错:阙失。

    ⒊  姓。

    其他字义

    阙(闕)què(ㄑㄩㄝˋ)

    ⒈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⒉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⒊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⒋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watch tower; palace

    按照词语首拼查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