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
仪
tóng
同
sān
三
sī
司
⒈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 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东汉殇帝延平元年, 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 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文帝时为散官, 唐、宋、元因之, 明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
引《后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邓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騭也。”
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鄴,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 ……官歷钦江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
亦省称“仪同”。 《陈书·高祖本纪上》:“景仪同卢辉畧开石头北门来降。”
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隋刘臻为仪同,有刘纳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
仪(儀)
⒈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⒉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⒊ 礼物:贺仪。谢仪。
⒋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⒌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⒍ 姓。
appearance、bearing、ceremony、instrument、present
形声:从亻、义声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同
⒈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⒉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⒊ 和,跟:同流合污。
⒋ 姓。
同
⒈ 〔胡同〕见“胡”。
alike、be the same as、in common、same、together
异
会意:从冂一、从口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三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three
指事
three
司
⒈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司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司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⒉ 官署名称:人事司。
⒊ 视察:司日月之长短。
⒋ 姓。
department、manage、take charge of
会意
take charge of, control, manage; offi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