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文
(1) 对异体字、通假字的总称
(2) 不同书籍或同一书籍不同版本记录的相同事物,不同的学句
⒈ 指音乐中能触发和表现人们不同感情的不同音阶或调式。
引《礼记·乐记》:“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孔颖达疏:“宫商别调是异文,无不欢爱,是合爱也。”
⒉ 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引《左传·隐公二年》“夏, 莒人入向,以姜氏还” 晋杜预注:“凡得失小,故《经》无异文而《传》备其事。”
清龙翰臣《逆妇姜于齐》:“姜何罪?其不氏犹氏也。 姜固为其氏矣。其或书或不书者,史异文耳。”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采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管氏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
⒊ 指不同的版本和经说。
引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汉定天下,立羣师,置羣弟子,利禄之门,争以异文起其家,故《易》、《书》、《诗》、《春秋》之文多异。”
⒋ 不同的文字。
引田北湖《论文章源流》:“今地球万国,异文并列,审音、解字、联句、纂文之难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相对于正字而言。如「迹」是「迹」的异文。
异
⒈ 不同的:异乎。异说。异常。异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异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异异邪说”)。异化。异性。异样。大同小异。异曲同工。
⒉ 分开:离异。异居。
⒊ 另外的,别的:异日。异地。异国。异乡。异类。
⒋ 特别的:奇异。异闻。异彩。奇才异能(特殊的才能)。
⒌ 奇怪:惊异。诧异。怪异。
different、other、separate、strange、surprise
同
会意:从巳、从艹
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文
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⒉ 刺画花纹:文身。
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⒐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⒑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⒓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⒔ 掩饰:文过饰非。
⒕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⒖ 姓。
character、civil、gentle、language、paint over、writing
白、武
象形
literature, culture,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