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象声词。鸟兽啼叫声。
引宋欧阳修《祭石曼卿文》:“但见牧童樵叟歌唫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躑躅而咿嚶。”
⒉ 象声词。人低语、呻吟或吟唱声。
引宋陆游《枕上述梦》诗:“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嚶牀簀死堪羞。”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梁八老》:“伶跪伏泣涕,咿嚶请命。”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一夕月明, 伯玉见木偶跳舞院中,作演剧之状,听之亦咿嚶似度曲。”
咿
⒈ 〔咿唔〕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
⒉ 〔咿哑(
)〕a.象声词,小孩学话的声音;b.象声词,摇桨的声音。均亦作“咿呀”。形声:从口、伊声
descriptive of creaking; laugh
嘤(嚶)
⒈ 〔嘤嘤〕象声词,形容鸟叫或低而细微的声音。
⒉ 〔嘤宁〕轻声叫唤或哭泣。
⒊ 〔嘤泣〕低声哭泣。
⒋ 〔嘤鸣〕鸟叫,喻寻求志趣相投的朋友,如“嘤嘤相召”。
⒌ (嚶)
形声:从口、婴声
seek friends; also used in onomatopoetic expressions